时间: 2025-04-27 12: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8:25
原文展示:
夜泊 谭嗣同 〔清代〕
系缆北风劲,五更荒岸舟。 戍楼孤角语,残腊异乡愁。 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 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
白话文翻译:
将船系在北风强劲的岸边,五更时分,荒凉的岸边只有我的小舟。 戍楼上孤独的号角声传来,残冬时节,我在异乡感到忧愁。 月亮的光晕让山峦仿佛沉睡,霜寒使得江水似乎不再流动。 万物都显得那么静谧,而我独自一人,究竟在追求什么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慈禧太后下令杀害,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他的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变法图强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夜泊时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泊舟荒岸时的孤独与忧愁。诗中“北风劲”、“荒岸舟”、“戍楼孤角语”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而寒冷的感觉。最后两句“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局中的迷茫与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系缆北风劲,五更荒岸舟。
戍楼孤角语,残腊异乡愁。
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
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忧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动荡时局中的迷茫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戍楼孤角语”中的“孤角语”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号角声 B. 孤独的话语 C. 孤独的歌声 D. 孤独的呼喊
诗中“月晕山如睡”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B. 对未来的乐观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