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09
南城纳凉晚归
书院归休日已曛,
南城风细晚相亲。
坐来近市喧初息,
归到衡门夜向分。
矮榻趁凉欣稚子,
疏灯留影伴厨人。
一杯粥了从高卧,
须信閒身等策勋。
回到书院的日子已近黄昏,
南城的微风在晚间轻轻拂面。
坐下时,刚刚听到市集的喧嚣开始消退,
回到家门时,夜色也开始降临。
矮矮的蒲团上,享受着凉爽,陪伴着孩子,
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我和厨房里的忙碌。
喝完一碗粥后我便高卧休息,
要相信悠闲的生活会等到功名的时刻。
“衡门”在古诗中常用于指代家庭或故乡,象征着归属感和温暖。在古代,书院是求知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书院归来的情景,反映了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代表作有《南城纳凉晚归》。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描绘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书院学习归家之际,表达了对学习生活的满足与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南城纳凉晚归》是一首描绘归家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从书院归来的心情与夜晚的宁静氛围。首句“书院归休日已曛”便引入了归家的主题,黄昏的景象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诗人对学习生活的依依不舍。南城的微风轻柔,给人以亲切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坐下来享受片刻的宁静,周围的喧嚣逐渐消退,形成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矮榻趁凉欣稚子”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家庭温暖的氛围,孩子的陪伴和凉爽的环境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最后一句“一杯粥了从高卧”则表现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放下功名利禄的心态,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体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书院”指的是:
A. 学校
B. 市场
C. 宴会
D. 宅子
诗人归家时的天气是:
A. 晴天
B. 雨天
C. 黄昏
D. 白天
诗中的“疏灯”主要表达了:
A. 明亮
B. 暗淡
C. 温暖
D. 清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恽的《南城纳凉晚归》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与宁静的生活,而李白则在寂静的夜晚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反映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