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城纳凉晚归

《南城纳凉晚归》

时间: 2025-04-27 10:07:09

诗句

书院归休日已曛,南城风细晚相亲。

坐来近市喧初息,归到衡门夜向分。

矮榻趁凉欣稚子,疏灯留影伴厨人。

一杯粥了从高卧,须信閒身等策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09

原文展示

南城纳凉晚归
书院归休日已曛,
南城风细晚相亲。
坐来近市喧初息,
归到衡门夜向分。
矮榻趁凉欣稚子,
疏灯留影伴厨人。
一杯粥了从高卧,
须信閒身等策勋。

白话文翻译

回到书院的日子已近黄昏,
南城的微风在晚间轻轻拂面。
坐下时,刚刚听到市集的喧嚣开始消退,
回到家门时,夜色也开始降临。
矮矮的蒲团上,享受着凉爽,陪伴着孩子,
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我和厨房里的忙碌。
喝完一碗粥后我便高卧休息,
要相信悠闲的生活会等到功名的时刻。

注释

  • 书院:古代的学府,读书的地方。
  • 已曛:已经黄昏。
  • 南城:指地理位置,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
  • 衡门:是家门的代称。
  • 矮榻:矮小的榻榻米,坐着或躺着都很舒适。
  • 疏灯:昏暗的灯光。
  • 高卧:高高地躺着,表示安逸的状态。
  • 策勋:指获得荣誉和功名。

典故解析

“衡门”在古诗中常用于指代家庭或故乡,象征着归属感和温暖。在古代,书院是求知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书院归来的情景,反映了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代表作有《南城纳凉晚归》。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描绘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书院学习归家之际,表达了对学习生活的满足与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诗歌鉴赏

《南城纳凉晚归》是一首描绘归家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从书院归来的心情与夜晚的宁静氛围。首句“书院归休日已曛”便引入了归家的主题,黄昏的景象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诗人对学习生活的依依不舍。南城的微风轻柔,给人以亲切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坐下来享受片刻的宁静,周围的喧嚣逐渐消退,形成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矮榻趁凉欣稚子”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家庭温暖的氛围,孩子的陪伴和凉爽的环境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最后一句“一杯粥了从高卧”则表现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放下功名利禄的心态,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书院归休日已曛”:表达了归家的时刻已近黄昏,带有一丝惆怅。
    2. “南城风细晚相亲”:南城的微风轻柔,给人带来亲切感,暗示着归属感。
    3. “坐来近市喧初息”:市集的喧嚣逐渐平息,体现出一种宁静的过渡。
    4. “归到衡门夜向分”:回到家门,夜色开始降临,象征着安全与温暖。
    5. “矮榻趁凉欣稚子”:在凉爽的环境中与孩子嬉戏,展现家庭的温馨。
    6. “疏灯留影伴厨人”:灯光昏暗,映照着厨房的人,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一杯粥了从高卧”:喝完一碗粥后,享受高卧的安逸,体验生活的简单。
    8. “须信閒身等策勋”:强调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并相信功名会随之而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元素描绘心境,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矮榻趁凉欣稚子,疏灯留影伴厨人”,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与夜色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体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书院:象征着求知和学习的地方。
  • 南城:代表归属和温暖的家乡。
  • 夜晚:象征宁静和思考的时刻。
  • 孩子:象征家庭的温馨与未来的希望。
  • 灯光:象征生活的点滴与温暖的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书院”指的是: A. 学校
    B. 市场
    C. 宴会
    D. 宅子

  2. 诗人归家时的天气是: A. 晴天
    B. 雨天
    C. 黄昏
    D. 白天

  3. 诗中的“疏灯”主要表达了: A. 明亮
    B. 暗淡
    C. 温暖
    D. 清晰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恽的《南城纳凉晚归》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与宁静的生活,而李白则在寂静的夜晚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反映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元代诗人研究》
  • 《王恽与他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天台通上人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挽陈常卿二首 宿山中十首 顷净慈伦老将示寂以其师无准塔铭见属后三年 释老六言十首 杂咏一百首·阿娇 晨起览镜六首 挽王礼部二首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洗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镸字旁的字 亡畔 包含敌的成语 爿字旁的字 包含纰的词语有哪些 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雾鬓风鬟 方屏 需索 马前卒 擦拳磨掌 赳赳雄断 乱黩 夕字旁的字 作诨 生字旁的字 弃本逐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