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0:57
威破群雄胆,恩藏四海心。
声明三五盛,垂拱九重深。
国论多儒断,天机入睿临。
小臣剺面血,无路洒松林。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怀念与哀悼。首联指出皇帝的威名震慑了四方的英雄豪杰,展现了他强大的权威;第二联则强调皇帝的恩德遍及四海,深得人心,名声显赫;第三联提到朝廷中有许多儒生对国家大事的评判,暗示政治的复杂与深远;最后一联描绘了小臣对皇帝的忠诚与悲痛,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无路可归。
王恽,元代诗人,字君恭,号阜阳,浙江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现对时事的关注与对人物的深情寄托。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王恽对某位皇帝的追悼之际,可能是因其去世而引发的感慨。诗中对皇帝的赞美与对群臣的忠诚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治者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四联形式,层层递进,深刻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敬仰与哀悼。首联以“威破群雄胆”揭示皇帝的权威,威震四方,而“恩藏四海心”则展示了他以仁德治国,赢得了民众的心。接着,诗人转向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指出“国论多儒断”,暗示朝廷内外对政治的评价和影响。最后一联“小臣剺面血,无路洒松林”则以忠臣的血泪,烘托出对皇帝的忠诚与对失去的惋惜,展现了小臣在国家动荡中无奈与悲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皇帝的赞美,也有对政治局势的深思,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诗中描绘的威权与臣子的忠诚,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的追思与悼念,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的向往与对政治现状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对忠臣的敬仰。
诗中提到皇帝的威名如何影响了群雄?
“小臣剺面血”中“剺”字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国论多儒断”反映了什么?
答案
王恽的这首挽词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王恽侧重于对皇帝的怀念与忠臣的悲伤,而李白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古情怀。两者都通过情感的深度与历史的厚重,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