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3:04
送举子下第东归
作者: 郑谷 〔唐代〕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诗书难舍鲁,山水暂游吴。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
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
这位夫子(指读书人)为何如此孤独,青云之志还未能实现。诗书之道难以舍弃鲁国的儒学,山水之间暂时游历吴地。田野里绿梅的阴影变得浓重,江春的水浪也显得粗犷。秣陵的兵役过后,原本的事业已然半落荒芜。
本诗中提到的“青云”和“鲁”,可以引申至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在鲁国传播儒家文化,强调道德和仁义。而“山水暂游吴”则表现了一种对现实困境的逃避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郑谷,字叔齐,号岘崖,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郑谷应试未中后,心中感慨,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科举制度的普遍关注和对个人前途的迷茫。
《送举子下第东归》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读书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夫子道何孤”,即点明了主题:理想未达,心中愁苦。接着“青云未得途”,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碰撞。诗人提到“诗书难舍鲁”,显示出他对儒家文化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留恋。接下来的描写“山水暂游吴”,则为诗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悠闲与逃避,显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二句,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波澜。这种情感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失落与困惑。最后两句“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则是直言自己的事业在动荡中受到影响,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是郑谷作品中的一篇佳作,深刻地揭示了读书人在科举制度下的艰辛与无奈。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命运的关注,深刻揭示了追求理想的艰辛与现实的无奈。
关于“青云”的含义,下列哪项最为正确?
A. 指天空
B. 比喻理想与志向
C. 代表高山
D. 指代某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鲁”主要指代什么?
A. 一个城市
B. 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音乐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A. 野绿梅阴重
B. 夫子道何孤
C. 秣陵兵役后
D. 江春浪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