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乌镇普静寺寺沈休文故居也

《乌镇普静寺寺沈休文故居也》

时间: 2025-05-07 15:50:38

诗句

寂寞梁朝寺,深廓十数閒。

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

断岸舟横浦,平坡树补山。

休文如好在,依旧带围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38

原文展示

寂寞梁朝寺,深廓十数閒。
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
断岸舟横浦,平坡树补山。
休文如好在,依旧带围宽。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座孤寂的梁朝寺庙,深邃的院落里有十多个闲散的空间。古老的碑刻仍然留存着,香火冷却感到僧侣的身影渐渐消失。岸边断崖上,船只横在水面上,平坦的坡地上,树木依然环绕着青山。沈休文就像在这里安好无恙,依旧让人感到宽慰。

注释

  • 寂寞:形容环境的孤寂。
  • 梁朝:指中国历史上的梁朝(公元502年-557年),这里指代寺庙的历史。
  • 深廓:形容院落的深邃宽广。
  • 碑存:遗留的碑文,表明寺庙的古老。
  • 香冷:香火已凉,意味着香火不旺盛。
  • 僧残:僧侣的身影消逝,暗示寺庙的冷清。
  • 断岸:指悬崖或岸边的断裂。
  • 舟横浦:船只停泊在河岸。
  • 平坡:指平坦的坡地,树木生长的地方。
  • 休文:指沈休文,诗中提到的人。
  • 带围宽:形容沈休文的宽厚气度或为人处世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恭,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翥追忆沈休文时,表达了对一位故人的怀念以及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思。沈休文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人物,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他生活环境的描绘,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寂静与沧桑,展现了高翥对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开篇“寂寞梁朝寺”,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寺庙的冷清与历史的变迁。接下来的“深廓十数閒”不仅展现了空间的宽广,也隐喻了时间的漫长与无情。

“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两句,通过碑刻和香火的描写,传达出历史的沉重与宗教的淡漠,强化了诗中对往昔的追忆。随着景象的展开,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界,“断岸舟横浦,平坡树补山”,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映衬寺庙的孤寂,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句“休文如好在,依旧带围宽”,则是对沈休文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他宽广胸襟的赞美。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寞梁朝寺:引入寺庙的孤寂环境,强调历史的久远。
  2. 深廓十数閒:描写寺庙的空间感,给人一种空旷之感。
  3. 碑存知殿古:通过碑刻的存留,展示了寺庙的历史。
  4. 香冷觉僧残:香火冷却,表明寺庙的冷清,僧侣的身影消逝。
  5. 断岸舟横浦: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6. 平坡树补山:树木环绕青山,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7. 休文如好在:提及沈休文,传达对故人的怀念。
  8. 依旧带围宽:表达对沈休文宽厚气度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沈休文的存在比作一种宽慰,突出其重要性。
  • 对仗:如“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寺庙、碑刻、香火等意象,传递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古老寺庙的寂静与历史,表达了对沈休文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历史与宗教的交融。
  • 碑刻: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 香火:象征着信仰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象征着旅行与人生的无常。
  • 树木:代表着自然生命的延续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梁朝寺”是指哪个朝代的寺庙?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梁朝
    • D. 明朝
  2. 诗中“香冷觉僧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温暖的回忆
    • B. 对宗教的热爱
    • C. 寺庙的冷清与孤独
    • D. 对友人的思念
  3. “休文如好在”中的“休文”指的是谁?

    • A. 高翥
    • B. 沈休文
    • C. 唐朝的僧侣
    • D. 寺庙的主人

答案

  1. C. 梁朝
  2. C. 寺庙的冷清与孤独
  3. B. 沈休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高翥的《乌镇普静寺寺沈休文故居也》与李白的《庐山谣》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的追忆,但高翥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题桐庐杨明府纳凉山斋 送胜云小师 答李侍御问 赋得啼猿送客 道观中和潘丞观青溪图联句 讲古文联句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送罗判官还寿州幕 早秋陪韩明府泛阮元公溪 咏扬上人座右画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羽字旁的字 金齑玉鲙 进退裕如 宰职 己字旁的字 厮舍 君开头的成语 抬轿子 失之穿凿 角鹰 静穆 臼字旁的字 包含缎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豺的成语 天下大乱 牛字旁的字 兼收并蓄 大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