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4:17
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
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
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
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
我在道理上早已超越那些动乱之前的时代,曾在长干古寺中住了多年。
我喜爱清贫,只需要一朵莲花就足够了,性情悠闲,常常在树下阅读书卷。
我自嘲不回去看那石碑,谁又在意那些无事的人在苔藓泉边玩耍。
身外的名利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的心已超越了第三禅的境界。
作者介绍:皎然,字景明,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与闲适诗,作品多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皎然隐居于长干古寺时期,正值社会动乱与个人内心追求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答李侍御问》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诗人皎然通过对自身修道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对清贫生活的喜爱。诗中开头提到“入道曾经离乱前”,这是对历史动荡的反思,暗示着诗人在动乱中寻求内心的平静。接着对长干古寺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清静的栖息之地,正是他灵魂的归宿。
“爱贫唯制莲花足”,这句极具哲理,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莲花的意象富有佛教色彩,象征着在污浊中保持纯洁的心灵。诗人随意地在树下阅读,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自笑不归看石榜”,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外界名利的无所谓,石榜象征着世俗的荣华,然而对于他来说,这些名利毫无吸引力。“身外空名何足问”,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名利的漠视,真正的追求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心灵自由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普遍趋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莲花”象征清贫与高洁,突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超脱,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爱贫唯制莲花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人提到的“第三禅”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