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24
作者:晁补之 〔宋代〕
君不见杜侯昔为歌行赠徐侯, 大儿色清澈,小儿气食牛。 往有关尹官仕周, 其人有道其泽流。 会稽竹箭无名久, 文采关侯二儿秀, 不然安取关尹后。 何用黄雀青鷇蓬间飞, 长嘴饱满短嘴饥。 何用城乌嗷嗷八九雏, 端坐秦氏桂扶疏。 渊也诗足兴, 功也礼足立。 三年不见冠岌岌, 何用春耕投种叹粟粒。 功成裘氏九里湿君家, 会稽山头松树清江枫。 乃翁行采薪, 所愿溪上风。 男儿封侯食肉勋业须少壮, 勿学乃翁呻吟萧屑所愿在溪上。
你难道没有看到,杜侯曾经为徐侯所作的歌行吗? 那时的大儿子清澈如水,小儿子则气吞牛肉。 当年有关尹在周朝任官, 他的德行如同滋润万物的雨露。 会稽的竹箭长久以来无人问津, 关侯的两个儿子才华横溢, 否则怎能得到关尹的后继? 何必让黄雀与青鷇在蓬草间飞舞, 长嘴的鸟儿饱食,而短嘴的却饥饿? 何必让城里的乌鸦叫着九只雏鸟, 安稳地坐在秦氏的桂树下。 渊博的诗歌足以带来兴致, 礼节的功业也足以立身。 三年未见,冠头岌岌可危, 何必在春耕时失望地叹息粟粒的少。 裘氏的功成名就,湿润了君家的田地, 会稽山上松树挺立,江边枫树摇曳。 父亲在林中采薪, 所希望的只是在溪边的微风。 年轻的男子应当封侯宰相、享受肉食与功勋, 不要像父亲那样叹息,心愿只在溪畔。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而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成就与个人的反思,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期许。
此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功名与理想的追求。开篇以杜侯与徐侯的典故引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关侯二儿的赞美,表现出对后辈的期望,告诫年轻人应当奋发有为,不应安于现状。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杜侯与徐侯的关系是: A. 朋友 B. 对比 C. 竞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长嘴饱满短嘴饥”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劳动的价值 B. 人才的差异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B
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是什么? A. 安于现状 B. 勤奋向上 C. 享受生活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晁补之的《赠关浍关沼》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与名声方面的不同态度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