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17
念奴娇 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并令二弟三弟四弟同和他日一展齐纨便成聚首也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悲哉秋也,况登山临水,黯然欲别。
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
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
君归梁苑,汉家何限陵阙。
畴昔让枣推梨,谢家兄弟,才气人争说。
一夜西风吹苍莽,吹散封胡遏末。
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枕上鹃啼血。
阿龙超甚,教他长诵明发。
秋天真让人感伤,尤其是在登高临水时,心中悲伤欲别。
长江千里流淌,夜晚的月光照耀,万里长城显得空旷无边。
白帆的船只启航,青枫树也已衰老,远望去只觉得悲伤无比。
你回到梁苑,汉家的亡阙又有什么界限呢?
往昔我们一起分享美味的枣和梨,谢家兄弟的才华,人人都在争相赞美。
一夜西风吹过苍茫的原野,吹散了那些封闭的胡马。
兄弟成了楚国的囚徒,弟弟成了秦国的赘婿,枕边听到杜鹃啼鸣,泪洒满血。
阿龙更是卓越,教他吟诵明月的诗句。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子升,号惺斋,清代诗人、词人,以词闻名,风格清新婉丽。多次参加科举,屡遭挫折,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开篇以“悲哉秋也”引出情感,接着通过对长江、长城的描写,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寂和悲切。诗中反复出现的“兄弟”情感,揭示了家庭与亲情在动荡时代中的脆弱与珍贵。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尤其是兄弟们的命运对比,更是让人感到深切的悲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是指什么?
“千里长江流夜月”中,长江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