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24
念奴娇 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石湖一幅,似春罗铺在,楞伽山下。
上有丛祠荧赛火,照遍盘门万瓦。
白马三郎,青溪小妹,绣幔摇春夜。
凭阑遥望,水云苍莽难画。
来往招飐花枝,蘸些微雨,倍觉添妖冶。
鬓缕柳丝都一样,总受东风飘洒。
乱石陂陀,群峰峭茜,满径沾兰麝。
半湖纯黑,伍胥潮又来也。
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如春天般美丽的石湖,湖水仿佛是一层春罗铺在楞伽山下。山上有几座庙宇,火光摇曳,照亮了盘门上万瓦的屋顶。诗中提到白马三郎和青溪小妹,描述了夜晚春风中摇曳的绣帷。站在栏杆边遥望,水天相接的苍茫景色难以用画笔描绘。来往的花枝在微雨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妖娆的气息。柳丝的鬓发也随风飘舞,仿佛在感受东风的滋润。山石高低不平,群峰耸立,满道路上都沾染着兰花和麝香的芬芳。半湖水面仿佛一片黑色,伍胥潮又再度来临。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生于1634年,卒于1710年。他的诗风以清新、典雅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山水的向往。
《念奴娇 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兼具细腻的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诗的开头便以“石湖一幅,似春罗铺在,楞伽山下”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湖面如同一幅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空间的延展感。接着,诗人通过“丛祠荧赛火,照遍盘门万瓦”等描写,展现了庙宇中火光的温暖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在描写人物时,诗人用“白马三郎,青溪小妹”勾勒出青春的形象,这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使得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整首诗在微雨的映衬下,花枝摇曳、柳丝飘洒,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结尾部分“半湖纯黑,伍胥潮又来也”则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白马三郎”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勇敢
C. 富贵
D. 哀伤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失落与绝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这首诗更加细腻,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中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豪放的个性与壮丽的山川景色。两者风格各具特色,各自展现了不同的美学追求。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念奴娇 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的详细解读及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