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桃源

《桃源》

时间: 2025-05-01 03:18:07

诗句

当时避地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改,浪花犹带洞庭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07

桃源

作者: 李皋 〔唐代〕

原文展示:

当时避地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改,浪花犹带洞庭香。

白话文翻译:

那时避世的地方天地狭小,这里安家则日月悠长。
草色经过几番杏花的更替,浪花依然带有洞庭的芳香。

注释:

  • 避地: 躲避到某个地方,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乾坤: 指天地,表明环境的局促。
  • 安家: 在此安顿下来。
  • 坛杏: 指杏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更替。
  • 浪花: 形容水波,带有气息的水声。
  • 洞庭: 指洞庭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典故解析:

桃源,源自《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生活。诗中提到的洞庭香,暗示着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皋,唐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时期,表现了他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退隐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李皋的《桃源》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诗的开头“当时避地乾坤窄”,便带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隐居之地虽小,但内心的安宁却是重要的。接着“此地安家日月长”,诗人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的美好,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日月交替却不再有世俗的烦恼。接下来的“草色几经坛杏改”,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使得整个景象更为生动。最后一句“浪花犹带洞庭香”则将自然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洞庭湖的香气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感知,亦是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时避地乾坤窄”:意指当时所选择的隐居之地,虽然天地狭小,却是避世的理想之地。
    • “此地安家日月长”:在这里安居,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时间仿佛停滞。
    • “草色几经坛杏改”:草色的变化象征着春夏秋冬的交替,时间的流逝。
    • “浪花犹带洞庭香”:浪花的香气象征着自然的美好,洞庭湖的香气令人陶醉,增添了自然与人心的联系。
  • 修辞手法:

    • 对仗: “避地乾坤窄”与“安家日月长”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 通过“草色”“浪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草色: 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四季的变换。
  • 浪花: 代表自然的声音,带有情感的共鸣。
  • 洞庭香: 体现出自然的芬芳与诗人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避地”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隐居
    • C. 工作
    • D. 学习
  2. “浪花犹带洞庭香”中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洞庭湖
    • C. 太湖
    • D. 黄河

答案:

  1. B. 隐居
  2. B. 洞庭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皋的《桃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追求,但李皋更强调自然的美,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理想社会的描绘。两者在意象与主题上均有相辅相成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杨少辅山居六咏 其五 浇花 童丱须知 其八 蓦山溪(次韵贝守柔幽居即事) 次韵王龟龄校书梅花 次韵郑郎中作四明谢遗尘九题走笔不二 其五 鹿亭 满庭芳(代乡老众宾劝乡大夫) 感皇恩(叔父庆宅并章服代作) 满庭芳(立春词,时方狱空) 代人纳婿亲会致语口号 分题得花露双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房客 儿女夫妻 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争权夺利 野兽派 惯性 如有所失 面字旁的字 习焉不察 能言会道 乡开头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目牛游刃 一新面目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