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时间: 2025-05-02 12:14:23

诗句

衰鬓不堪洗,病躯先觉阴。

天寒白日短,岁暮乱山深。

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

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23

原文展示: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张耒 〔宋代〕

衰鬓不堪洗,病躯先觉阴。 天寒白日短,岁暮乱山深。 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 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

白话文翻译:

我这衰败的鬓发已无法洗净,病弱的身体先感受到了阴冷。 天气寒冷,白昼变得短暂,岁末时节,乱山之中更显深邃。 喝下的薄酒让我醒来时感到无力,高亢的琴声也无法抑制我的悲伤。 为了谋生,我越来越显得笨拙,三次听到洛阳的砧声,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 衰鬓:指年老色衰的头发。
  • 病躯:指身体因病而虚弱。
  • 阴:这里指阴冷的感觉。
  • 薄酒:指酒量少或酒质不浓。
  • 危弦:指高亢的琴声,也可比喻心情的激荡。
  • 洛阳砧:指洛阳的砧声,古代洛阳是政治文化中心,砧声常用来象征时代的变迁或个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身体衰弱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萧瑟为背景,通过“衰鬓”、“病躯”等词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衰弱和无奈。诗中的“天寒白日短”和“岁暮乱山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后两句“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法排遣的悲伤。最后一句“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衰鬓不堪洗,病躯先觉阴”:诗人以自己的衰老和病弱为起点,表达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
  • “天寒白日短,岁暮乱山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凄凉感。
  • “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用“薄酒”和“危弦”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无力感和悲伤。
  • “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衰鬓”比喻年老,“病躯”比喻身体虚弱。
  • 拟人:如“病躯先觉阴”中的“先觉”赋予了病躯以感知的能力。
  • 对仗:如“天寒白日短,岁暮乱山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衰老、病弱和时代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衰鬓、病躯、天寒、白日、岁暮、乱山、薄酒、危弦、洛阳砧。
  • 文化内涵:洛阳砧象征时代的变迁,衰鬓和病躯象征个人的衰老和病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洛阳砧”象征什么? A. 时代的变迁 B. 个人的悲伤 C. 战争的残酷 D. 自然的美丽

  2. 诗中的“危弦”比喻什么? A. 高亢的琴声 B. 内心的悲伤 C. 战争的残酷 D. 自然的美丽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衰老的感慨 B. 对病弱的感慨 C.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秋怀》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与黄庭坚的《秋怀》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早梅芳 早梅芳近 落华,拟清真花竹深 早梅芳 梅花 早梅芳近 过秦楼 次周清真韵 过秦楼 秋扇 过秦楼 六月重入四圣祠医院作 过秦楼 六禾邮示此调,依韵报之 过秦楼 观程砚秋演春闺梦有感 过秦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不拘小节 包含阐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黄发垂髫 剃削 盲开头的成语 送终 薰香自烧 包含泛的词语有哪些 汝南月旦 色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承光 母舅 王良 俯首就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