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23
原文展示: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张耒 〔宋代〕
衰鬓不堪洗,病躯先觉阴。 天寒白日短,岁暮乱山深。 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 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
白话文翻译:
我这衰败的鬓发已无法洗净,病弱的身体先感受到了阴冷。 天气寒冷,白昼变得短暂,岁末时节,乱山之中更显深邃。 喝下的薄酒让我醒来时感到无力,高亢的琴声也无法抑制我的悲伤。 为了谋生,我越来越显得笨拙,三次听到洛阳的砧声,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身体衰弱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萧瑟为背景,通过“衰鬓”、“病躯”等词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衰弱和无奈。诗中的“天寒白日短”和“岁暮乱山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后两句“薄酒醒无力,危弦奏不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法排遣的悲伤。最后一句“谋身老逾拙,三听洛阳砧”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衰老、病弱和时代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洛阳砧”象征什么? A. 时代的变迁 B. 个人的悲伤 C. 战争的残酷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的“危弦”比喻什么? A. 高亢的琴声 B. 内心的悲伤 C. 战争的残酷 D. 自然的美丽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衰老的感慨 B. 对病弱的感慨 C.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