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7:19
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着牛簑。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我不羡慕那些穿着华丽的官员,宁愿像乡间的老人一样披着牛皮斗篷。
我本无文才,年纪渐长,精神也愈加衰弱,偶尔有些名声也只是受尽折磨。
幸好老友为我润色诗作,碰上新天子时局安定。
你来时我仍在唱歌,旧友之间何必为饮食而拘束。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锡,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刘克庄在政治上曾任职于政府,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晚年选择隐居。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身处政治风波之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乡野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个人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反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上公被雉衮”引入,直接点明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不羡慕高官厚禄,反而宁愿在乡间安静地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刘克庄直言自己文思的枯竭和年纪的增长,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他也承认即使有些名声,却是饱受折磨的结果,这种自我反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后半部分,诗人感激老友的帮助,认为在动荡的社会中能有知己相伴是一种幸福。最后的“旧友何须裹饭过”,更是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简单的追求。这首诗在节奏上轻松洒脱,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深沉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价值的反思,对官场名利的淡薄,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比官场与乡野生活,传达出对自由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诗中“上公被雉衮”中的“上公”指的是?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牛簑”象征的是什么?
刘克庄的诗偏向于内心的挣扎与隐逸的向往,而陆游的诗则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抱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