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23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这位老翁总是对事情反应迟钝,直到八十岁的时候才移植荔枝树。他何曾没有经历过白发苍苍的岁月,总会有一天能品尝到美味的红果。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幸福与富贵。诗中提到的“八秩尚移荔枝”,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哲理,表达了老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及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反映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通过老翁的视角,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八秩尚移荔枝”这一句,既是对老年人的自嘲,也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人生的迟缓与老去,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年纪多大,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会改变。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提到的“会须有擘红时”,预示着生活中总会有值得期待的时刻。无论人生的步伐多么缓慢,最终都能在某个时刻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甜蜜和快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八秩”指的是多大年龄?
诗中的“荔枝”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老”是指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溪庵种蓻六言八首》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