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46
杏花
——林逋
蓓蕾枝梢血点乾,
粉红腮颊露春寒。
不禁烟雨轻欺着,
只好亭台爱惜看。
隈柳帝桃斜欲坠,
等莺期蝶猛成团。
京师巷陌新晴后,
卖得风流更一端。
这首诗描写了初春杏花的绽放景象。诗的开头,蓓蕾像是枝头的血点,暗示着杏花的鲜艳与生命力;粉红的花瓣如同少女的腮颊,透露出春天的寒意。轻烟细雨中,杏花受到了轻轻的欺压,让人只得在亭台上细细欣赏。树下的柳树和即将成熟的桃花都显得有些倾斜,等待着黄莺和蝴蝶的到来,形成热闹的春日情景。最后一联描绘了京城街巷在新晴后的景象,杏花的美丽更是引人注目。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逸叟,杭州人。林逋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尤以咏物诗见长。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个人的孤高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杏花》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天,杏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春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
《杏花》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春意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杏花在春天的绚丽景象。开头几句,诗人用“蓓蕾”、“粉红腮颊”等形象的比喻,将初绽的杏花与少女的美丽相提并论,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娇嫩的美感。接着,诗人提到烟雨轻轻地欺压着花朵,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视觉层次,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微寒和花朵的坚韧。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春景,柳树和桃花的姿态仿佛在等待春天的热闹,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而最后两句则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京城,描绘了阳光明媚后的街巷,暗示着杏花的美丽在城市生活中也愈加显眼,令人陶醉。
全诗通过对杏花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活与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写杏花与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盼,传达出一种美好而温馨的情感基调。
诗中“蓓蕾”的比喻指代什么?
A. 花的颜色
B. 花的形状
C. 生命的活力
D. 春天的寒冷
诗中提到的“隈柳帝桃”是用来描绘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秋天的气氛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