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45
新竹
作者: 林逋〔宋代〕
粉环匀束绿沉枪,
袅露差烟左山右。
卷箔乍惊双眼健,
倚阑寻觉百毛凉。
齐披古锦围山阁,
背迸寒犀过寺墙。
堪笑数根苍翠者,
强颜如立少年场。
这首诗描绘了新竹的美丽景色。清晨,细雨蒙蒙,竹子如同粉色的环带一般,均匀地束缚着绿意盎然的竹子,烟雾缭绕,仿佛在左右的山间游走。卷起帘子,微风拂面,令人惊叹,倚靠在栏杆上,感受到阵阵凉意。四周的山阁披着古老的锦纱,寒风从寺墙外吹来,令人颇有几分寒意。看着那些苍翠的竹子,忍不住发笑,它们似乎在强颜欢笑,仿佛依然坚强地屹立在年轻的场景当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多以自然景象为主,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新竹》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林逋的隐居生活有关,他在隐居中观察自然,感受到竹子的生机与活力,因而作此诗以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清新生活的向往。
《新竹》是一首生动描绘竹子风姿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林的清晨景象,展现了竹子在清风细雨中摇曳的情景。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开篇用“粉环匀束绿沉枪”勾勒出竹子的形态,生动而形象。接着,诗人通过“袅露差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仿佛读者能感受到晨露的轻柔与凉意。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对环境的描绘,诗人“倚阑寻觉百毛凉”,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对山阁和寺墙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空间感,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后两句“堪笑数根苍翠者,强颜如立少年场”,则是对竹子的拟人化描绘,竹子像年轻人一样坚定地屹立,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林逋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透过竹子的形象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粉环”指代什么?
A. 竹子的形态
B. 山的轮廓
C. 露水的光泽
D. 诗人的心情
诗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竹子?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D. 对仗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春天的花园
B. 夏日的海滩
C. 清晨的竹林
D. 秋天的果园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