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1:17
小隐
作者: 林逋 〔宋代〕
鲁望无来已百年,又生吾辈在林泉。
谁知隐遁为高尚,敢道文章到圣贤。
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
南塘一霎霏微雨,更拥渔蓑上钓船。
鲁望(鲁迅)已经离世百年,但我们这一代人依然生活在山林水泉之间。
谁能知道隐居生活才是最为高尚的,难道能把文章与圣贤相比吗?
月光透过清晨的窗户,润泽了琴声与山岳,
竹子在秋风中摇曳,墨迹在云中显得鲜明。
南塘上,细雨霏霏,渔人更是裹着蓑衣,坐在钓船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鲁望指代鲁迅,反映出作者对前贤的敬仰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推崇。隐遁的高尚与文章的成就形成对比,突显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化。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高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林逋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当时求功名的世态的反思。诗中表现了他在林泉间的恬淡与安宁。
《小隐》是林逋的一首典雅诗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提及鲁迅,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世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隐遁生活的赞美,强调了隐居的高尚品质,超越了对名利的追求。接着,诗中细腻的描写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象,月光、竹影、细雨交织出一幅恬静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通过渔蓑和钓船的意象,表达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优雅,诗人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得到升华,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林逋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境界,传达出“隐逸”这一主题不仅是对环境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林逋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隐遁的高尚与世俗名利的对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学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小隐》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鲁望无来已百年”中的“鲁望”指的是谁?
A. 鲁迅
B. 鲁邦
C. 鲁国
诗中提到的“竹摇秋机”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宁静
C. 冬天的萧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这与林逋的《小隐》有相似之处,均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