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16
不奈衰须白,羞看朝鉴明。
聊凭佳节酒,强作少年情。
雨冷弊裘薄,风高醉帽倾。
如何不行乐,况复值秋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对青春的渴望。在这佳节重阳日,虽然鬓发已白,让人感到羞愧,无法再去看那清澈的镜子。只好借着美酒,强作出一副年轻的情态。外面的雨冷得让薄衣不堪,风大得使帽子都倾斜。难道不该寻欢作乐吗,更何况现在正值秋季的丰收之时。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常与登高、饮酒、赏菊相结合,象征着长寿与丰收。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因其《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因衰老而感到无奈,借酒消愁,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和明叔九日》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渴望。诗的开头“衰须白”直白而有力,告知读者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败。而“羞看朝鉴明”则表现出对自己衰老形象的厌恶与羞愧,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的“聊凭佳节酒,强作少年情”,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中对衰老的恐惧与不安。这里的“佳节酒”不仅是节日的欢庆,更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过往快乐的追忆。诗人虽然明知无法回到年轻的时光,但仍然希望在酒中找到一丝年轻的感觉。
“雨冷弊裘薄,风高醉帽倾”则描绘了当时的天气和状态,细腻地呈现了寒冷的季节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一句“如何不行乐,况复值秋成”则是对前面感叹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即使身处老年,仍应珍惜当下的快乐,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感悟,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在生命的秋季仍要珍惜当下、寻求快乐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羞愧?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