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赏花钓鱼二首

《赏花钓鱼二首》

时间: 2025-05-07 17:04:40

诗句

日丽芙蓉阙,春浓太液波。

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这。

芳树周阿密,嘉鱼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40

原文展示:

日丽芙蓉阙,春浓太液波。
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这。
芳树周阿密,嘉鱼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白话文翻译:

阳光灿烂照耀着芙蓉的殿阁,春意浓厚荡漾在太液的波面。
园门前响起了玉音的鸣奏,辇路上翠华的车队缓缓而来。
芳香的树木在周围密布,水边的美鱼在水中游弋。
浮动的花瓣飘入酒樽,盛开的荷花显露出它的头颅。
人们乐于享受着美德,臣子们在晨曦中欢歌。
万千生灵共同鼓舞,相聚一堂醉于这天地的和谐。

注释:

  • 日丽: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 芙蓉阙:指的是以芙蓉花装饰的殿阁。
  • 春浓:春天的气息浓郁。
  • 太液: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部分。
  • 苑门:园子的大门。
  • 鸣玉:形容悦耳的音乐声。
  • 辇路:皇帝出行的道路。
  • 翠华:指华丽的车马。
  • 芳树:芬芳的树木。
  • 嘉鱼:美好的鱼。
  • 浮英:飘浮的花瓣。
  • 樽斝:酒器。
  • 颁首:指盛开的荷花。
  • 蒲荷:指荷花和蒲草。
  • 熙熙:形容兴盛、热闹的样子。
  • 旦旦:形容清晨歌唱的声音。

典故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用春天、花卉、水边的意象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司马光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和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欢愉,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和谐社会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他的诗词风格清新、高远,常常寄托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在春日的欢愉与畅饮,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开头两句以“日丽”和“春浓”引入,设置了一个明亮而温暖的环境,接着通过“苑门鸣玉集”展现出一种轻快的乐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给人以生动的感受。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芳树、嘉鱼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丰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人们的欢庆,描绘了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共同享受生活的快乐。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不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他对社会和谐的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也让读者置身于那个春暖花开的场景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丽芙蓉阙:阳光明媚,照耀着芙蓉花装饰的殿阁,给人一种光明的感觉。
  2. 春浓太液波:春天的气息浓郁,荡漾在太液池的波光中,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3. 苑门鸣玉集:园门前传来悦耳的音乐,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4. 辇路翠华这:华丽的车队缓缓经过,彰显出皇家气派。
  5. 芳树周阿密:芳香的树木密布周围,增添了春日的美感。
  6. 嘉鱼在渚多:水边有许多美好的鱼,象征着丰盈与生机。
  7. 浮英入樽斝:漂浮的花瓣飘入酒器,寓意着欢乐的聚会。
  8. 颁首出蒲荷:盛开的荷花展露其头,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9. 人乐熙熙德:人们在享乐中欢愉,体现出社会的和谐。
  10. 臣赓旦旦歌:臣子们在清晨欢歌,展现了生机与活力。
  11. 万生同鼓舞:万千生灵共同欢庆,象征着团结与共融。
  12. 相与醉天和:人们在天地间共醉,享受这一切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结合,塑造出丰富的意象。
  • 拟人:通过“鸣玉”“颁首”等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人们和谐共处的向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高洁。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太液波:象征着广阔与宁静。
  • 玉音:象征着高雅的文化氛围。
  • 芳树: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美丽。
  • 嘉鱼:象征着财富与生机。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春日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丽芙蓉阙”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阴雨绵绵
    • B. 阳光明媚
    • C. 暴风雪
  2. “万生同鼓舞”的意思是:

    • A. 大家各自忙碌
    • B. 众人共同欢庆
    • C. 人们在争吵
  3. 诗中提到的“太液”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座山
    • C. 一片水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社会动乱中的忧虑与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强调草木的生长与生命的轮回,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均涉及春天与生命的美好,但各自表达的情感与侧重点却各有不同,反映了不同诗人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司马光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耕隐 寓所二首(丁酉二月) 采石春望 苦寒行 扬州逢李十二衍(二首) 古意 其十 闻山东消息三首 闲步(二首) 送郑老归襄阳 白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龜字旁的字 纤芥之失 口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漫天要价 戴高履厚 护腿 黍字旁的字 小水不容大舟 世柱国 页字旁的字 绣虎雕龙 优悠 定居 勿药有喜 财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