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16
原文展示:
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斗珥貂。
天转玉绳星落落,风传银箭漏迢迢。
连浮太白须判醉,促驾鸣驺又趁朝。
月落乌啼人散后,衣香数日未能销。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厅堂中举行盛大的宴会,选择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宾客们在宴席上争相展示他们的华丽饰品。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地转动,风中传来远处银箭漏的声音。连续举杯畅饮,必须判断是否醉了,催促车马准备赶往朝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人们散去后,衣上的香气几天都未消散。
注释:
- 华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 高宴:盛大的宴会。
- 卜良宵:选择一个美好的夜晚。
- 斗珥貂:争相展示华丽的饰品,珥貂指饰有貂毛的耳饰。
- 玉绳:指天上的星星。
- 银箭漏:古代计时器,银箭指示时间。
- 太白:指酒杯。
- 判醉:判断是否醉了。
- 鸣驺:车马的声音。
- 趁朝:赶往朝会。
- 衣香:衣上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约1000-1050),字子文,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宴会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繁华和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之后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宴会后余韵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宴会的繁华景象。首联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宾客的华丽,颔联通过天象和计时器的描写,增加了时间的流逝感。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宴会后的余韵和人们的情感,尤其是尾联的“衣香数日未能销”,巧妙地表达了宴会后的余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宾客的华丽,通过“华堂高宴”和“斗珥貂”展现了宴会的繁华。
- 颔联:通过天象和计时器的描写,增加了时间的流逝感,表达了宴会的持续和时间的推移。
- 颈联:表达了宴会中的畅饮和宴会后的准备,通过“连浮太白”和“促驾鸣驺”展现了宴会的欢乐和宴会后的忙碌。
- 尾联:表达了宴会后的余韵和人们的情感,通过“月落乌啼”和“衣香数日未能销”展现了宴会后的宁静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转玉绳”比喻星星的转动,“风传银箭漏”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月落乌啼”赋予月亮和乌鸦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华堂高宴”与“宾客当筵”,“天转玉绳”与“风传银箭漏”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宴会后余韵的留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繁华和人们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华堂、高宴、斗珥貂、玉绳、银箭漏、太白、鸣驺、月落、乌啼、衣香。
- 详细解释:华堂和高宴展现了宴会的繁华,斗珥貂展现了宾客的华丽,玉绳和银箭漏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太白和鸣驺展现了宴会的欢乐和宴会后的忙碌,月落和乌啼展现了宴会后的宁静,衣香展现了宴会后的余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斗珥貂”指的是什么?
A. 争相展示华丽的饰品
B. 争相展示华丽的服饰
C. 争相展示华丽的珠宝
D. 争相展示华丽的耳饰
- 诗中“衣香数日未能销”表达了什么?
A. 宴会的繁华
B. 宴会后的余韵
C. 宴会后的忙碌
D. 宴会后的宁静
- 诗中“天转玉绳”比喻什么?
A. 星星的转动
B. 时间的流逝
C. 宴会的持续
D. 宴会的欢乐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思念。
- 诗词对比:与杨亿的《夜宴》相比,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月亮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思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