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9:18
鹧鸪天
晏几道 〔宋代〕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在陌生的路上,细雨纷飞,残留的花絮随风飘荡,
杜鹃花丛中,杜鹃在啼叫。
年末时节,我却无心归去,
只怨明月与愁苦的烟雾,不知为我谁而长久。
细细的梅雨,轻轻的晨风,
倚靠在楼边,我听着风声,似乎要沾湿衣衫。
故乡的花已三度凋谢,
而我却依旧在天涯远方,无法归去。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年-1110年),字叔原,号惭愧居士,宋代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感慨,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离愁别绪,借景抒情,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鹧鸪天》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愁苦。开头的“陌上蒙蒙残絮飞”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空灵朦胧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杜鹃花里杜鹃啼”,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忧伤,杜鹃啼叫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离别与哀伤。
在“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中,诗人以年末为时间节点,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无奈。明月与愁烟的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沉重,似乎在诉说着深深的思念。
随后的“梅雨细,晓风微”,通过天气变化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氛围的细腻与柔和。诗人依靠在楼边,静静地倾听窗外的风声,仿佛在寻找失去的往昔与故乡的记忆。
最后两句“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通过对故乡花开的三度谢落的感慨,传达了自己离家已久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晏几道婉约而细腻的词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愁与思乡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陌上蒙蒙残絮飞”描述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细雨
B. 夏天的阳光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花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A. 无所谓
B. 愁苦思念
C. 喜悦欢快
D. 冷漠无情
“怨月愁烟长为谁”中的“怨月”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月亮的喜爱
B. 对离愁的感慨
C. 对时间的无奈
D. 对风景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鹧鸪天》的美丽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