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3:16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作者: 王质 〔宋代〕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在隆中的桑树和柘树下,夕阳西下,稻谷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战斗。
如果没有徐庶和庞统,英雄们的才华也会被埋没。
本来计划在东荆和西益之间观察变化,来获取奇功。
然而,尽管付出了所有努力,却无路可通。
未来在渭水边从事杂耕,忽然一颗星星降落,万事都化为泡影。
即使曹操带着三马,像云雨般动荡翻涌,
看那出师表璀璨夺目,映照着乾坤,牛斗之气常常冲天。
千年之后,锦城的朋友们相互吊唁,偶然遇见那位草堂的老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质,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古词,作品多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对诸葛亮的追忆与敬仰之情,表达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及对英雄主义的反思,背景是对蜀汉历史的思考。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以诸葛亮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这位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智慧的赞美。首句“过隆中桑柘倚斜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既是对诸葛亮隐居时期的追忆,也是对他一生的思索。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徐庶与庞统的提及,强调了智者对英雄的重要性,反映出若无良将辅佐,英雄的才智也难以施展。
诗中提到的“东荆西益”是对诸葛亮智慧和战略布局的肯定,但随后的“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却暗示了历史的无奈和英雄的孤独,体现出一种悲壮之感。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云雨动蛟龙”来展现曹操的气势,形成对比,进一步突显诸葛亮的伟大和艰难。最后,提到“千年后,锦城相吊”,不仅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也传达出历史的延续和对英雄的永恒追思。
整首词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王质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雄诸葛亮的敬仰与思考,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孤独,传达出对智者与英雄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质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东荆西益”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战略区域?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禾黍战悲风”中“禾黍”指的是?
A. 战斗
B. 农作物
C. 英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