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6:14
忆发德化门,饱看屏风叠。
五峰自孱绝,两脚谁登蹑。
山高白日暗,溪断清泉接。
閒倚迸崖松,静踏粘露叶。
珠台势巍巍,玉斗光烨烨。
撞钟警三生,听禽愁百折。
圣峰足眺望,禅观宜妥帖。
高蹈忘俗缘,迥处离尘劫。
废塔任敧仄,古碣尚岌页。
归询打碑人,摹向斋壁贴。
我在德化门外回忆起往昔,尽情欣赏那重叠的屏风。
五座山峰显得格外渺小,谁能在此两脚轻踏?
山高得让白天的阳光也变得暗淡,溪水中断了却与清泉相连。
我闲倚在崖边的松树上,静静地踩踏着沾满露水的叶子。
珠台的形势巍峨壮观,玉斗的光辉灿烂夺目。
撞击钟声警醒了我三生的轮回,听着鸟儿的哀愁声百转千折。
圣峰在远处值得眺望,禅观的心境应当妥帖安宁。
我高歌而忘却世俗的牵绊,远离尘世的纷扰。
废弃的塔楼任其倾斜,古老的碑刻尚在高耸。
我回去向打碑的工匠询问,临摹那斋壁上的铭文。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个人的心境。
《夕憩西林寺诗》创作于诗人一次游览西林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宗思想的思考。诗中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个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儒释道的融合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西林寺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哲学思考。开篇即提到“忆发德化门”,即刻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怀旧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饱看屏风叠”形象地描绘了重叠的山峦,显示出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对其深深的赞美。
“山高白日暗,溪断清泉接”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表达了山高带来的阴暗与溪水的清澈相接的和谐。这种对比既是对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中多次出现与时间、生命相关的意象,如“撞钟警三生”,暗示了轮回与觉悟的主题。鸟鸣声与钟声交织,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给人以深思。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高蹈忘俗缘”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与向往的灵性世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非常严谨,字句之间流畅自然,意象交错,充满了禅意与诗情,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对禅宗思想的追求。通过对西林寺的描绘,展现了人寻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纷扰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时间的和谐关系。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隐喻了人生哲理、生命轮回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儒释道的融合与对自然的尊崇。
诗中提到的“德化门”指的是:
A. 一座寺庙的门
B. 一座桥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峰
“撞钟警三生”中“警”字的意思是:
A. 听见
B. 唤醒
C. 震动
D. 观察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A. 溪流
B. 废塔
C. 珠台
D. 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