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入塞

《入塞》

时间: 2025-04-23 08:47:20

诗句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47:20

原文展示

入塞
王贞白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皇宫中讨论军事事务,君王下令出征。
新任的羽林军将领,曾经打败了月支的敌军。
他习惯于经历边塞的险恶,能够分清各部落之间的情感。
从今往后只要这一战胜利,就不让敌人有存活的机会。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殿:指华丽的宫殿,象征权力和地位。
  • 羽林:指皇帝的亲卫军,地位显赫。
  • 月支:古代一个部落的名称。
  • 塞垣:指边塞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 虏尘:敌人留下的灰尘,象征敌人侵扰。

典故解析

  • 羽林将:历史上羽林军是随侍皇帝的精锐部队,代表忠诚和勇气。
  • 月支兵:历史上与唐朝有过交战的部落,代表外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豪放,富有战斗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边疆战乱频繁,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军事行动的支持,激励士气。

诗歌鉴赏

《入塞》是一首具有强烈军事主题的古诗,表现了唐代在边疆战争中的紧迫感和士气。诗人在开头提到“玉殿论兵事”,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权力与责任并存的氛围中。这种权力的讨论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危,也关乎每一个战士的命运。随着诗句发展,诗人通过“新除羽林将”和“曾破月支兵”的对比,展现出新任将领的能力和过往的战绩,增强了士兵的信心。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强调了将领的经验和对复杂局势的理解,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基础。最后一句“不使虏尘生”,展现了诗人对胜利的渴望与决心。整首诗气势磅礴,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殿论兵事:在华丽的宫殿中讨论军事事务,表现了权力的集中和对战争的重视。
  2. 君王诏出征:君王下令出征,表明国家面临外敌,必须采取行动。
  3. 新除羽林将:新任的羽林军将领,体现了对新生力量的期待。
  4. 曾破月支兵:将领的光辉战绩,为其后续行动提供了信心。
  5. 惯历塞垣险:将领熟悉边塞的险恶,表明其战略眼光。
  6. 能分部落情:能够理解各部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军事策略的制定。
  7. 从今一战胜:对未来战斗的坚定信念。
  8. 不使虏尘生:希望消灭敌人,确保国土安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不使虏尘生”,表达强烈的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胜利的渴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将领的信任,鼓励士兵勇敢战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殿:象征权力与决策。
  • 羽林将:代表忠诚与勇气。
  • 塞垣:象征边疆的险恶与防御。
  • 虏尘:象征敌人带来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羽林将”指的是: A. 皇帝的亲卫军
    B. 边疆的士兵
    C. 商贩

  2. 诗中“新除羽林将”表达了什么? A. 对新任将领的期待
    B. 对旧将领的怀念
    C. 对战争的厌倦

  3. “不使虏尘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敌人的怜悯
    B. 对胜利的渴望
    C. 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贞白的《入塞》与杜甫的《兵车行》均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但《入塞》更加强调将领的能力与决心,而《兵车行》则关注战争对普通百姓的痛苦和影响。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卜算子 秋思 卜算子 雨窗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 其二 饯刘恭父 卜算子 妙觉寺僧索 卜算子 小孤山 卜算子•赋艳 卜算子 卜算子 其八 卜算子 咏雁用东坡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利 木芍药 四点底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巾字旁的字 沙滤器 爿字旁的字 拔宅上升 削迹捐势 恍如隔世 亠字旁的字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饭结尾的成语 一挥九制 富贵逼人来 好心不得好报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