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1:01
高阁丹青起,中天紫翠分。
窗当太白雪,门俯九疑云。
伐木山人去,吹箫帝子闻。
尘中归未得,春思转纷纷。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高楼的美丽景象。楼阁顶上绘制的丹青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直刺蓝天,窗外的雪景如同太白山的雪一样洁白,门前俯瞰着九疑山的云雾。伐木的山人已经离去,悠扬的箫声仍在空中回荡,似乎是帝子在吹奏。身处尘世却未能归去,春天的思绪在心中纷纷扰扰。
虞集(1280-1348),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允文,号子晦,江苏常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雪岩楼观》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常以山水为寄托,向往隐逸生活。诗人通过描绘雪岩楼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这首《雪岩楼观》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淡然。开篇以“高阁丹青起”引入,描绘出楼阁的壮丽和色彩的斑斓,立即吸引读者的视线。接着“窗当太白雪,门俯九疑云”两句,将视野从楼阁的内部延展到外部的自然景观,形成一种高远的空间感。诗中提到的“伐木山人去,吹箫帝子闻”,不仅传递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最后两句“尘中归未得,春思转纷纷”,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难以实现归隐的理想,内心的春思如潮水般涌动,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水风光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意。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哪个山的雪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伐木山人去”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答案:自然生活)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完全满足。
(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