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3:18
赠卢八象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这位客人从巴水渡过,传递着你的消息,逆流而上行舟。今天的风波已经平息,高高的厅堂里,雨水也收得差不多了。青山环绕着蜀道,绿水流向荆州。我不再书信往来,谁能来安慰我这离别的愁苦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抒情诗,常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崔颢与卢八象的别离之际,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及离别时的愁苦。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映成趣,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赠卢八象》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崔颢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歌开头以“客从巴水渡”引入,营造了旅途的氛围,接着通过“传尔溯行舟”点出对方的行程,表现了彼此的联系。接下来的“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亦暗示着离别后的情绪逐渐平息,带有一丝释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则描绘了蜀地的美丽山水,传达出对故乡风光的眷恋。而最后一句“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即使不再通信,依然无法摆脱离别的愁苦,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与对离别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表达离别情感,反映了友情的深厚与离愁别绪的痛苦,表现了唐代人们对友情的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巴水”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
B. 四川
C. 山西
D. 江苏
诗中的“青山满蜀道”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荒凉
B. 美丽
C. 破败
D. 寂静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失落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赠卢八象》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示了对自然美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前者更多地侧重于内心的愁苦,后者则在描绘壮丽风光的同时,传递出一种豪情壮志。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