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6:08
登城五首
漫费人蒸土,常如物溃堤。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
这首诗描绘了登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辛劳与困境的感慨。诗中提到,城市的建设仿佛是耗尽了人们的精力,导致土壤变得脆弱,有如大堤崩溃一般。在城市的边缘,似乎是为了休息而倾斜的泥土,底下又担心会有蛇虫藏匿在泥土里。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蒸土”与“溃堤”暗指古代对于城市建设的担忧及自然环境的脆弱。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69年。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反映了他对社会时局的关切。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众疾苦之时。诗人通过对城市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辛劳和环境恶化的担忧。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城市建设与人们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蒸土”与“物溃堤”的对比,展现了表面繁荣下的隐忧。城市的边缘并不只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而是潜藏着危机的地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怀,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担忧和对人们辛劳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漫费人蒸土”的意思是:
A. 浪费资源
B. 耗费精力
C. 享受生活
诗人通过“物溃堤”想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城市的赞美
B. 对环境的忧虑
C. 对人们的贪婪
“傍疑为息壤”句中的“息壤”指的是:
A. 动植物
B. 休息的泥土
C. 建筑材料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关注社会与人们的生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城市的脆弱,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