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8:54
曾是年时行乐处。典尽貂裘,日日如泥醉。醉别西楼醒不记。马头犹作香奁语。一霎人天成影事。剑魄琴魂,添得凄凉意。知否双文挑锦字。当时月照人无寐。
曾经在年少时光中,尽情享乐的地方,如今已是典尽貂裘,日日都像沉醉在泥中。醉后离开西楼,醒来却已忘记。马头依旧传来那香奁的言语。转瞬之间,人生如影,天上人间交织成影。剑的魂魄和琴的灵魂,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情绪。你可知道那些双文挑起的锦绣字,当时月光照耀下,人却无法入睡。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致力于维新变法,推崇西方文化,同时又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与热爱。
《蝶恋花二阕 其一》写作于梁启超晚年,正值他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之际。诗中情感深沉,体现了他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的“曾是年时行乐处”,便立刻引发读者对青春岁月的共鸣,那种独特的乐趣与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接下来的“典尽貂裘,日日如泥醉”则将这种怀旧情绪与现实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失去的奢华与快乐的惋惜。
在“醉别西楼醒不记”中,诗人描绘出一幅醉酒之后的迷离场景,似乎所有的快乐都在醉中消逝,而美好的记忆也随之模糊。这里的“马头犹作香奁语”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尽管现实已不如昔日,但那些曾经的美好仍然在心中萦绕。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剑与琴不仅是艺术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而结尾的“当时月照人无寐”则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月光下的孤独与无眠更增添了几分凄凉感。这种对过去的深情回望,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感伤,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貂裘”象征什么?
“醉别西楼醒不记”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剑魄琴魂”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