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7:06
庭鹊营巢初一枝,
馀寒未便夹罗衣。
春风娜娜还吹霰,
岁事骎骎已发机。
上国遨游谁信老,
中年情味祇思归。
和诗应觉添新懒,
过尽长空雁北飞。
庭院中的喜鹊刚刚在一枝上筑巢,
残余的寒气还不便让我穿上罗衣。
春风轻轻地吹来,夹杂着雪霰,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万物复苏。
在上国游历,谁会相信我已老去,
中年的情感只让我思念归乡。
写诗时才觉到添了几分懒散,
看着千里长空,雁群向北飞去。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与兄苏轼齐名,合称“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写于元旦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思念。正值岁末年初,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和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苏辙的《次韵王巩元日》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对新年的期盼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开篇的“庭鹊营巢初一枝”,不仅是春天来临的象征,更是生活的希望。而“馀寒未便夹罗衣”则表现了春寒料峭,让人倍感倦怠,隐喻了人生中的无奈与惆怅。
诗的中间部分“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骎骎已发机”,描绘了春风的柔和与万物复苏的生机,展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但同时,诗人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属的渴望。
最后两句“和诗应觉添新懒,过尽长空雁北飞”,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懒散感受以及对远方游子的思念,给予读者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春天的背景下,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与个人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庭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
C. 一种虫
D. 一种天气
“岁事骎骎已发机”中的“骎骎”指的是:
A. 马奔跑的样子
B. 人的情感
C. 诗歌的韵律
D. 春风的形态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雁北飞”象征着:
A. 归乡的希望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的愉快
D. 春天的温暖
与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相比,苏辙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描绘春夜的美丽与希望。两者都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