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44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
王安石
蹇驴愁石路,余亦倦跻攀。
不见道人久,忽然芳岁残。
朝随云暂出,暮与鸟争还。
杳杳青松壑,知公在两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上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蹇驴在崎岖的石路上艰难前行,而我也感到疲倦,难以攀登。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同行的人,恍惚之间,春天的时光悄然流逝。早晨我随云彩偶尔露面,傍晚却与鸟儿争着回家。那遥远的青松山谷,知道你在那两间小屋中。
“芳岁”指的是春天的时光,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而“青松”则常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在文人笔下,青松常常代表着孤傲的品格和从容的态度。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邃著称。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可能是在他归乡途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故而写下此诗。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通过描绘诗人归途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思。起初,诗人以“蹇驴愁石路”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旅行的艰辛和心情的沉重,透露出一种疲惫的情绪。接着,诗人通过“不见道人久”的叙述,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此时,春天的芳华已悄然流逝,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恍惚中意识到“芳岁残”的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王安石运用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通过“朝随云暂出,暮与鸟争还”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哲理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以“杳杳青松壑”作结,既传达了对友人安在何处的关切,又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情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生命的感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安石在诗中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中“蹇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形容旅途的艰难
C. 诗人的朋友
“芳岁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情的珍惜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青松壑”,这代表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友人的所在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这样的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在风格、主题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丰富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