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05
千里婵娟,与玉阙琼楼,共一颜色。寒似层冰,皎如圆镜,照来水天双澈。一叶剪碧,荇飘翠带鱼盈尺。隔树阴蛩语,长桥横卧少人迹。歌板暗诉,怨抑沉沉,夜阑秋声,都入瑶笛。倚兰桡临流顾影,人间未应有今夕,疑是广寒天上客。素娥何处,应似桂殿同游,满身清露,去时还湿。
在千里之外的明月下,仿佛与那玉阙琼楼共享着同样的色彩。夜晚的寒气如同层层冰雪,明亮得宛如圆镜,映照出水天一色的清澈。一片青绿的叶子在水面上轻轻漂浮,水中有鱼游弋。树影下传来蟋蟀的鸣叫,长长的桥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迹。歌声在夜里低诉,隐隐带着忧伤的情绪,夜深秋声,尽入瑶笛的声中。倚着兰桡在水边凝视自己的倒影,人间今夜的美好似乎是无与伦比的,疑惑这不是来自广寒宫的仙客。嫦娥你在哪里呢?应该像在桂殿中游玩,身上沾满清露,离去时还湿润。
张伯驹,近现代著名诗人和艺术家,擅长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感受与情思。
《秋霁》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秋天,诗人借月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
《秋霁》是一首描绘秋夜月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明月和秋景的深切感受。开头部分,“千里婵娟”一语即将月亮的美丽与遥远的距离结合,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接着通过“寒似层冰,皎如圆镜”对月亮的描绘,既突出了月光的清冷,也表现了其明亮的特质。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水面上的景象:漂浮的青叶、游弋的鱼儿,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和谐的自然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秋夜情景。
诗中“隔树阴蛩语”,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长桥的“少人迹”更增添了孤寂之感。这里的“歌板暗诉,怨抑沉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音乐与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富有情感的氛围。结尾部分,诗人把自己与嫦娥联想在一起,表现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带有一丝哲思与情感的升华。
总体而言,张伯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使这首诗不仅具备了自然景色的美感,更体现了人对月亮和秋夜的深切感受,展示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明月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与情感的升华。
诗中“千里婵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瑶笛”象征着什么?
“人间未应有今夕”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