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0
秋霁 乙卯复出长江,感赋
作者:魏元旷
过去江山,踪迹旧无心,更理帆楫。
卧稳茅庐,起登关堞,鬓丝半憎成雪。
世真似隔。风光到眼都非昔。
举目极。惟觉乱波,寒共夜嘲咽。
今古竖子,每自乘时,建康城边,休问沈戟。
忆当年流莺细说。春池绉水断肠碧。
神器本来谁氏物。祗梦回后,留得夕照仓皇,
弄琶商女,倒驴孤客。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昔日江山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旧地重游时的心情,曾经的风景与往日的心境已经大相径庭。诗人躺在茅屋中,站起身来登上高台,已经有了白发。世间之事仿佛隔了一层,眼前的风光再也不是以前的模样。抬头远望,只感到波涛汹涌,寒风中似乎听到了夜晚的啜泣。古今的年轻人都在顺应时势,建康城的边上,无需再去问沈戟的事迹。回忆起当年流莺细语的情景,春池中水波荡漾,令人断肠。神器究竟属于谁?只是梦回之后,留下的是夕阳下仓皇的背影,伴着弄琴的商女与倒骑驴的孤客。
魏元旷,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
《秋霁》创作于诗人对长江的游历之际,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以及人生的无常,因而生发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秋霁》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江山的追忆与对岁月的感慨,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以“江山”、“帆楫”等意象引导读者回到过去,展现了诗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不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更感受到人事的变迁和自身的衰老,表现出一种对岁月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的“世真似隔”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隔阂,仿佛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寒共夜嘲咽”的意象,传达出秋夜的凄凉与内心的苦闷,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而“弄琶商女,倒驴孤客”的结尾,既是对生活中孤独感的描绘,又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愈加深沉。
过去江山,踪迹旧无心,更理帆楫。
卧稳茅庐,起登关堞,鬓丝半憎成雪。
世真似隔。风光到眼都非昔。
举目极。惟觉乱波,寒共夜嘲咽。
今古竖子,每自乘时,建康城边,休问沈戟。
忆当年流莺细说。春池绉水断肠碧。
神器本来谁氏物。祗梦回后,留得夕照仓皇,
弄琶商女,倒驴孤客。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探索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孤独与对历史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人对往昔江山的态度是:
A. 怀念
B. 忽视
C. 赞美
D. 反感
“鬓丝半憎成雪”中“雪”象征:
A. 年轻
B. 白发
C. 冷漠
D. 纯洁
诗中提到的“沈戟”代表:
A. 现代人物
B. 古代名将
C. 诗人自己
D. 传说中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