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0:00
蓦山溪 陕西潼关道中冒雨独登华山
作者: 陈逸云 〔近代〕
峡㠉陡经,壑岫迷风雨。
绝顶独登临,探巉岩野烟带树。
天晴泼翠,崖角古松幽,
苍龙岭,落雁峰,卷入云深处。
关河如画,极目添愁绪。
南北遍狼尘,有谁人壮怀自许。
版图收拾,不负少年头,
嗟鬓白,听钟声。
山映斜阳暮。
在陡峭的峡谷间,山谷和山岫被风雨迷蒙。
我独自登上绝顶,探望那巉峭的岩石和带雾的树林。
雨过天晴,翠绿的山色扑面而来,
崖角的古松显得幽静,
苍龙岭和落雁峰则隐没在深云之中。
关河如同一幅画卷,极目远眺更添愁绪。
南北两地弥漫着狼烟,有谁能自夸豪情壮志?
国家的版图已经收复,不负我年轻的志向,
唉,鬓发已白,听着钟声的回响。
山头映照着斜阳,暮色渐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逸云,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题材,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独特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逸云游历华山时,正值风雨交加,诗人独自攀登,感受自然的壮美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个人情怀的交织。
《蓦山溪》以华山为背景,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即以“峡㠉陡经,壑岫迷风雨”引入,展现出自然的险峻与美丽,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谷的陡峭与风雨的狂野。接着“绝顶独登临”,诗人立足于绝顶,体现出一种孤寂与勇敢,展现了他对高峰的追求。
诗中“天晴泼翠,崖角古松幽”一联,画面由雨景转为晴天,展现出自然的变幻与诗人心境的变化。苍龙岭、落雁峰的描绘则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关河如画,极目添愁绪”则将个人情感与时局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忧虑。“南北遍狼尘,有谁人壮怀自许”更是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此感叹英雄辈出却无所作为,情感愈加沉重。
最后几句“版图收拾,不负少年头,嗟鬓白,听钟声”,在岁月流逝与壮志未酬的对比中,诗人感慨万千,钟声似乎在提醒他,不论身处何地,心中那份豪情仍在。
逐句解析:
峡㠉陡经,壑岫迷风雨
描写山谷的险峻与风雨的迷蒙,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壮美与神秘感。
绝顶独登临,探巉岩野烟带树
表达了诗人独自攀登绝顶的勇气,探索那巉峭的岩石和迷雾中的树林。
天晴泼翠,崖角古松幽
描述了雨后天晴的景象,翠绿的山色与幽静的古松形成鲜明对比。
苍龙岭,落雁峰,卷入云深处
以具体的山名描绘出山的雄伟,远山被云雾笼罩,增添了神秘感。
关河如画,极目添愁绪
远眺如画的关河,诗人心中却浮现出愁绪。
南北遍狼尘,有谁人壮怀自许
战乱纷飞,诗人感叹英雄豪杰却无所作为。
版图收拾,不负少年头
对国家的希望与自己的志向保持坚定。
嗟鬓白,听钟声
年龄渐长,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
山映斜阳暮
结尾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带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时代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既有孤独的沉重,又有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逸云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狼尘”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乱
C. 生活贫困
D. 个人烦恼
诗中“天晴泼翠”描述的是哪种景象?
A. 雨天
B. 晴天
C. 雪天
D. 雾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