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49
作者: 阮思道 〔宋代〕
北阙重旌表,西斋盛讨论。
高阳旬爽里,通德郑玄门。
选胜开松院,凭幽敞竹轩。
灵泉飞洞壑,花树蔽郊原。
露滴栖松鹤,风传隔岭猿。
庭兰香醉步,山月冷吟魂。
客爱情尘虑,僧怜避俗喧。
几时清赏花,啸咏与琴樽。
北门的重旌高高悬挂,西斋内举行着热烈的讨论。
在高阳的温和时光里,通德学堂的郑玄门弟子们潜心学习。
选择了胜地,松林环绕的院落开阔,竹轩幽静而敞亮。
灵泉如飞流直下,花树遮蔽了乡间的原野。
露水滴落在栖息的松鹤身上,微风传来隔岭的猿声。
庭院里的兰花香气醉人,冷冷的月光吟唱出人们的灵魂。
游客感慨情缘与尘世的烦忧,僧人则怜悯世俗的喧嚣。
什么时候能在此清赏花卉,吟唱悠扬,与琴樽共醉?
作者介绍: 阮思道,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华林书院,表现出作者对书院文化的赞美,以及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知识与自然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华林书院的自然环境和学术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书院生活的深切感受。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清静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开篇提到的“北阙重旌表”与“西斋盛讨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学术氛围的热烈与外部权威的庄重。接下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书院内的山水景色,诸如“灵泉飞洞壑,花树蔽郊原”,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书院的理想与追求。最后,诗人以“几时清赏花,啸咏与琴樽”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尘世烦恼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书院文化、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喧嚣的淡泊追求,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士人情怀。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