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3:12
依韵酬章推官见赠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姑苏从古号繁华,却恋岩边与水涯。
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
山人惊载乌纱出,溪女笑隈红杏遮。
来早又抛泉石去,茫茫荣利一吁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都市的向往与对自然生活的眷恋。诗中提到姑苏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但诗人却更向往山岩和水边的恬静生活。重回白云之中,寻找钓鱼的好地方,夜晚又随明月寄宿在诗人的家中。山中的人惊讶于他戴着乌纱走出,溪边的女子则笑着藏在红杏树后。诗人早早来到了这里,却又不得不离开泉水和石头,感叹世间的荣华富贵,内心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关心国家和民生。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范仲淹在政治上的得意与失意之间,诗中反映了他对繁华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范仲淹的《依韵酬章推官见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思考。开篇提到姑苏的繁华,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认识,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重入白云寻钓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悠闲钓鱼生活的热爱,同时“明月宿诗家”又将自然与文化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和自然的双重追求。
第二联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人和溪女的形象不仅为诗增添了生动的细节,也抒发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叹息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珍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对繁华与宁静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以及对自然、诗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外在形象,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依韵酬章推官见赠》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姑苏”是指现在的哪个城市?
诗人对哪种生活持有向往态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