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别择公

《别择公》

时间: 2025-04-27 05:21:37

诗句

黍离不复闵宗周,何暇雷塘吊一丘。

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37

原文展示:

黍离不复闵宗周,何暇雷塘吊一丘。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白话文翻译:

《别择公》这首诗的意思是:对古代的宗周的悲痛已无暇再去感伤,何必再去雷塘为一座坟丘而哀悼?如果想要问西来的祖师的意图,竹西的歌声和乐曲便是在扬州。

注释:

  • 黍离:指的是黍米,离开故乡,典出《离骚》。
  • 闵宗周:指的是周朝的宗周,因其悲痛而感伤。
  • 雷塘:可能指某个地名,象征着哀悼之地。
  • 师祖:指佛教或道教的祖师。
  • 竹西:扬州的一个地方,因盛产竹子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作。苏轼一生经历坎坷,饱受政治风波,故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往事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在面临困境时,苏轼依然保持乐观,反映了他超然的心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诗歌鉴赏:

《别择公》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苏轼在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黍离”引出对宗周的追念,显示出对历史的冷静与自省。接着转向雷塘,质疑哀悼的必要性,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洒脱的态度。最后,提及“竹西”的歌声,暗示在尘世纷扰之外,诗人依然能找到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悲转喜,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才华,反映了他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黍离不复闵宗周:表示对宗周的悲痛已经无法再感伤,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
  2. 何暇雷塘吊一丘:质疑哀悼的必要性,说明对过往的释然。
  3. 若问西来师祖意:引出对于精神导师的思考,反映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4. 竹西歌吹是扬州:指出扬州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氛围,表现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 象征:雷塘与竹西分别象征着悲伤与美好,形成鲜明对照。
  • 排比:整首诗运用流畅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态度,包含着对生死、时间和文化的哲学感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黍离:象征着故乡与离别。
  • 雷塘:象征着哀悼与历史的记忆。
  • 竹西:象征着美好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黍离”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故乡
    B. 哀悼
    C. 离别
    D. 忍耐

  2. 诗中提到的“竹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扬州
    C. 杭州
    D. 南京

答案:

  1. C. 离别
  2. B. 扬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对生活的豪放与洒脱。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别择公》与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苏轼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莺声 寄崔庆孙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宿纪南驿 浮云 早登新安县楼 酬高崇节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寄金吾李荪常侍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令映替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孤豚 斗筲之材 包含惑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吆五喝六 嘉名 癶字旁的字 林祥谦 尊己卑人 金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天机云锦 方字旁的字 赢金一经 包含朗的词语有哪些 直肠 缊褐瓢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