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时间: 2025-05-07 22:31:28

诗句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1:28

诗词名称: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仍像细雨般飘洒,夜里静谧无风,气温却渐渐下降。
感觉被子就像泼水一样湿透,却不知道庭院里已经积了厚厚的雪。
清晨五点,窗外的光亮映入,半夜的寒声从屋檐上滴落。
试着扫去北台的积雪,发现马耳的轮廓还未被掩埋。
城头的初日开始翻飞乌鸦,街道上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
寒气凝结在玉楼上,像是起了细小的霜,亮光摇曳在银色的海面上,仿佛眼睛中闪烁着花。
遗留的蝗虫埋在地下,应该有千尺之深,留宿的麦子与云朵相连的地方又有多少家呢?
我年老多病,感慨自己的诗才已退,空吟冰柱,怀念刘叉。

注释:

  • 黄昏:傍晚时分。
  • 纤纤:形容细雨。
  • 衾裯:被褥。
  • 庭院:院子。
  • 马耳:指马耳山,象征北台。
  • 双尖:指马耳的两尖部分。
  • 玉楼:指楼台,象征高洁。
  • 遗蝗:残留的蝗虫。
  • 宿麦:存放的小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台,正值雪后,苏轼通过描写冬雪景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老来诗力渐退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黄昏犹作雨纤纤”引入,描绘了雪后静谧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冬夜的寒冷和宁静。接着,诗人感受到被子湿透的寒意,暗示了外面积雪的厚重,而将目光转向北台,象征着对理想与追求的坚持。

在描绘雪后场景时,诗人注意到城头的初日与街道上被雪覆盖的泥土,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城市生活的交织。最后,诗人抒发了对自己老去的感慨,表达了对昔日诗才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索。整首诗在意境上渗透着孤独与沉思,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昏犹作雨纤纤:描绘黄昏时分的细雨,营造氛围。
  2. 夜静无风势转严:夜晚静谧,寒风袭来,气温下降。
  3. 但觉衾裯如泼水:被褥湿透,暗示外面寒冷。
  4. 不知庭院已堆盐:未察觉外面已积雪如盐。
  5. 五更晓色来书幌:清晨的光亮透过窗帘。
  6. 半夜寒声落画檐:半夜有寒声滴落,增添冷清感。
  7. 试扫北台看马耳:尝试清扫北台,关注马耳的轮廓。
  8. 未随埋没有双尖:马耳的形状仍未被雪掩埋。
  9. 城头初日始翻鸦: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乌鸦开始活动。
  10. 陌上晴泥已没车:街道上的泥土被雪覆盖,象征生活的无常。
  11. 冻合玉楼寒起粟:寒冷使楼台结霜,象征孤寂。
  12. 光摇银海眼生花:光影在雪地上闪烁,犹如花朵绽放。
  13. 遗蝗入地应千尺:蝗虫埋入地下,暗示消失的生命。
  14. 宿麦连云有几家:存放的小麦与云相连,体现生活的艰辛。
  15. 老病自嗟诗力退:感叹年老多病,创作能力下降。
  16. 空吟冰柱忆刘叉:怀念昔日的创作灵感,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衾裯如泼水”,形象地表达寒冷。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雪、乌鸦、寒声等意象,传达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冷与孤独。
  • 乌鸦: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玉楼: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洁。
  • 蝗虫:象征过往的遗留与消失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昏犹作雨纤纤”中的“纤纤”意指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风

  2. 诗人对北台的描写中提到的“马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3. “老病自嗟诗力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生命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与战乱的对比,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夜泊牛津》:抒发了对月亮与孤独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旌节 戏题 林和叔山园九咏·细香 和陆郎中 效乐天体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送虞察院 山园四咏·风露亭 余行年七十有七腰围顿减殆不胜衣齿亦摇脱可 纵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舞开头的成语 风吹马耳 详询 石字旁的字 木客大冢 见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闭门埽轨 立身行道 历纪 弋字旁的字 包含萌的成语 功标青史 殚谋戮力 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佥谐 衰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