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33:33
三月碧桃惊动人,
满园光景一时新。
剩倾老子樽中玉,
折尽残枝不要春。
三月时节,碧桃花盛开,令人惊叹,
满园的景色一下子焕然一新。
我只想再将老子的酒杯中美酒倾倒,
不再在残枝上留恋春天的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老子”指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常被认为是智慧与醇厚的象征,诗中提及的“樽中玉”暗示了对酒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70—1135),字景元,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常带有淡雅和清新的气息,诗词以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短暂春光的珍惜。此时正值南宋初年,国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寻找内心的平静。
这首《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通过碧桃花的盛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开篇的“惊动人”不仅说明了桃花的美丽,也传达出春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满园光景一时新”,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带来的新气象,仿佛整个园子都焕发出新的气息。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现出对美酒的向往与对春天的无奈。通过“剩倾老子樽中玉”,诗人表达了对美酒的醉心,似乎酒的醇香能令人忘却世事的烦恼。最后一句“折尽残枝不要春”,则显得有些消极,诗人似乎对春天的短暂感到无奈与惋惜,选择了放弃对春天的留念。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碧桃”象征着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对美酒的态度是?
A. 厌恶
B. 中立
C. 追求
D. 忽视
“折尽残枝不要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春天的无奈
C. 对春天的眷恋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虽然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更侧重于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视野的开阔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