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32
玉楼春(青墩僧舍作)
山人本合居岩岭。
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
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
甘胜吴山山下井。
一瓯清露一炉云,
偏觉平生今日永。
这位山中的隐士本来就适合居住在高山岩岭之中。我随便问问年轻的僧人,您是如何分担这片土地的。虽然我已年老,手持藜杖,头戴纶巾,但在这八尺小庭中,偶尔也会玩弄自己的影子。呼叫小儿去汲水,添到茶鼎里,喝的水甘甜,胜过吴山山下的井水。手中一杯清露,炉中一缕云烟,今天的这一刻,特别令我感到平生的永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之平,号云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官场,后隐居山林,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隐者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青墩的僧舍,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通过简单的生活琐事,展现了隐士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热爱。
《玉楼春(青墩僧舍作)》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平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山间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简单的问候,拉近了与年轻僧人的距离,表达了隐士对人世的关心与思考。接着,作者描绘了自己虽老但仍享受生命的情景,他用藜杖支撑着身体,头戴的纶巾则象征着他的一种清高与风雅。
“八尺庭中时弄影”一句,表现了生活的简单与宁静,尽管空间狭小,但在这小庭中,依然可以找到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心态。接下来的“呼儿汲水添茶鼎”,更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
最后两句“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通过清露与云烟的对比,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在这片刻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生活的智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反映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清新而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人”指的是?
“呼儿汲水添茶鼎”中的“儿”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吴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