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43
白足毗耶不易逢,鬓丝禅榻偶相同。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
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
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智师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白足毗耶(指高僧或佛教圣人)难得一见,且在禅榻上偶尔有相似的白发。自从他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影响了整个震旦(即中国)三千个界域,而他自身则如同在天龙八部中一般,处于众多信徒之中。送别时,满载美酒的船只在北海上浮动,细腻的香雾则是为南丰(指南方丰腴之地)而设。江东的父老乡亲们都急着催促他的离去,希望他能带去潮音,与海洋相通。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佛教文化和道家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送别佛智师南归之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王恽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宗教文化的珍视和对师长的感激。
本诗采用了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佛智师的深情厚谊。开篇即用“白足毗耶不易逢”道出高僧的珍贵,进一步通过“鬓丝禅榻偶相同”描绘出高僧的智慧与岁月的沉淀。中间部分“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则表明了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体现了信仰与文化的交融。后两联则描绘了送别场景,酒船和香雾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表现出对离去者的祝福与期待。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高僧的敬仰,又有对平民百姓的关怀,构建了一个深邃的佛教文化背景,使得诗歌不仅仅是送别之辞,更是对信仰的礼赞。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佛智师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展现了宗教信仰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王恽是哪一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白足毗耶”中的“白足”指的是什么?
A. 高僧
B. 普通人
C. 动物
D. 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江东父老”是指什么?
A. 南方居民
B. 北方居民
C. 海上的人
D. 佛教徒
王安石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在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景物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对饮酒豪情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浓厚的情感与人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