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4:12
浮沈宦海感经年,
多少离情寄赵燕。
想到萱庭垂暮日,
愿随南雁赋归田。
在宦海中浮沉多年,感慨万千,
多少离别的情思寄托在赵燕的身上。
想到母亲的庭院,夕阳西下时,
我愿意随南飞的大雁一起回归故乡的田野。
陈毓瑞,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因而对官场生活有深入的体验。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此诗作于作者身处官场多年,经历了无数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家乡和母亲的深深怀念。诗中体现了对浮华官场的厌倦和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思亲二首 其二》是一首流露出浓厚思乡情感的诗作。开篇“浮沈宦海感经年”,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沉浮经历,感慨岁月流逝,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忧伤。接下来“多少离情寄赵燕”,通过“赵燕”这一意象,将离别的情感寄托于此,既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又暗示了对他乡的惆怅。
“想到萱庭垂暮日”,这一句将视角转向母亲的庭院,描绘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凄凉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母亲的身影,令人感到孤独的同时,也渗透出一丝宁静。最后一句“愿随南雁赋归田”,更是将诗人的思乡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他渴望归乡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追忆和对故乡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浮沈宦海”指代什么?
“愿随南雁赋归田”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萱庭”象征什么?
可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而豪放,而陈毓瑞则更为细腻与内敛,两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思亲二首 其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