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叶仲脩令其子携所作求诗

《叶仲脩令其子携所作求诗》

时间: 2025-05-07 22:18:47

诗句

雅道去已久,挽回良独难。

须求正知见,莫学小波澜。

父子专诗律,风骚逼将坛。

如今寄佳句,那复阿蒙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8:47

原文展示:

叶仲脩令其子携所作求诗
作者:姜特立 〔宋代〕

雅道去已久,挽回良独难。
须求正知见,莫学小波澜。
父子专诗律,风骚逼将坛。
如今寄佳句,那复阿蒙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正统的诗道早已衰退,想要恢复实在困难重重。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理解和视野,不要学习那些小的波澜。父子之间专注于诗的规则,才情横溢,几乎超越了坛上的人。如今我寄送的佳句,怎么还会让阿蒙(指不识字的人)来欣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雅道:指高雅的道理或诗歌传统。
  • 挽回:恢复。
  • 良独难:好的东西难以恢复。
  • 正知见:正确的见解和理解。
  • 小波澜:比喻小而不重要的事物或风格。
  • 专诗律:专注于诗的律令、规则。
  • 风骚:指风雅与骚动的文采。
  • 阿蒙:古代指无知或不识字的人。

典故解析

  • 阿蒙本指不识字的人,此处用以强调对诗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对诗歌本质的思考与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一个文人追求诗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时期,诗人期望通过诗歌恢复正统的文化传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姜特立对古典诗歌的深切思考,反映了他对诗道的坚持与追求。诗中开头两句“雅道去已久,挽回良独难”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当时诗歌现状的不满,认为高雅的文化与传统已经逐渐消逝,恢复它几乎无望。接着,他提到要追求“正知见”,这说明他希望读者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被表面的波澜所迷惑。

在父子专心于诗律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对后辈的期望。他希望他们能在传承中发展,而不是仅仅模仿。最后一句“如今寄佳句,那复阿蒙看”则是诗人对诗歌欣赏者的期待,暗示着真正的诗歌应该能被有见地的人所理解,而不是随便的读者。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层次,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许,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与警示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雅道去已久:高雅的诗道早已远去。
  2. 挽回良独难:想要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3. 须求正知见:必须追求真正的理解与见解。
  4. 莫学小波澜:不要去学习那些肤浅的风格。
  5. 父子专诗律:父子俩专注于诗的法则。
  6. 风骚逼将坛:他们的才情几乎超越了文坛的其他人。
  7. 如今寄佳句:现在我寄送的优秀诗句。
  8. 那复阿蒙看:又何必让不懂的人来欣赏呢?

修辞手法

  • 比喻:雅道比作一种文化的存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前后呼应,强调诗人对诗道的执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诗歌传统的怀念与对真正文人精神的呼唤,强调了诗歌创作应重视内涵与理解,而非表面的浮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雅道:象征高贵的文化与理想。
  • 波澜:代表浮躁与表面的风格。
  • 风骚:指文采与气质。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观,也隐喻了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雅道”指什么?

    • A. 低俗的文化
    • B. 高雅的文化
    • C. 普通的文化
    • D. 现代的文化
  2. 诗中提到的“阿蒙”指的是?

    • A. 聪慧的人
    • B. 不识字的人
    • C. 诗人
    • D. 学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作品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姜特立更关注文化的传承与深度,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介绍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 《古诗文选读》:对古代诗文的分析与研究。

相关查询

题唐明皇按荔枝新曲图 夜坐东林寺 河发登望 步孤飞云馆壬辰岁杪住院值生辰原玉感寄 七十纪事 菩萨蛮 其五 冬至野步寒梅独放 其一 虚谷志归十首 漫成 其三 长沙试殿闻傅彦济永州考试还先寄此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字旁的字 樵父 从游 四点底的字 涉笔成雅 艸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鼷腹鹪枝 同盘而食 包含锌的词语有哪些 隐拒 拨拨 翻来覆去 捏脊 齊字旁的字 杳无人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