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39
悠悠远行者,羁独当时思。
道与日月长,人无茅舍期。
出门万里心,谁不伤别离。
纵远当白发,岁月悲今时。
何况异形容,安须与尔悲。
悠远的旅人啊,独自一人思念着当时的种种。
道路与日月一样漫长,可人却没有茅舍可以依靠。
出门在外千里行,谁没有因离别而心伤呢?
即使远行到了白发苍苍,岁月依然让人感到今时的悲伤。
何况你我形态各异,又何必与我一起悲伤呢?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远行”、“别离”等主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许多古诗中都有体现,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等,均表现了对离别的哀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元季川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广泛流传,风格多样,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远行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盛行诗歌创作的时代,许多诗人多有游历,常常借诗抒发心中情感。
《古远行》以“远行”为主题,表达了旅途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第一句“悠悠远行者”开篇即引入了旅人的身份,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下来的“羁独当时思”,则进一步强调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让读者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旅途的同时,又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道与日月长”,不仅强调了旅途的漫长,也暗示人生的漫长岁月中,孤独与别离是常态。诗中“出门万里心,谁不伤别离”一句,直白而深情地表达了对离别的普遍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比“纵远当白发”,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最后一句“安须与尔悲”则是对当下情绪的反思,提醒人们即使身处不同的境地,也不必共同悲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释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远行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悠悠远行者”中的“悠悠”是什么意思?
诗人提到“人无茅舍期”,茅舍象征什么?
“谁不伤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