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龙津亭

《题龙津亭》

时间: 2025-07-31 05:04:53

诗句

龙津亭下水漫漫,坐久疑神杳霭间。

说道浙江人不信,向南全似越州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04:53

原文展示:

题龙津亭
方武子 〔宋代〕
龙津亭下水漫漫,坐久疑神杳霭间。
说道浙江人不信,向南全似越州山。

白话文翻译:

在龙津亭下,水面宽广而漫延,我坐得太久,竟觉得神思飘渺不定。有人说浙江人不相信,然而往南走去,竟然全都和越州的山一样。

注释:

  • 龙津亭:位于浙江的一个亭子,因其水面宽阔而著名。
  • 水漫漫:形容水面辽阔,波光粼粼。
  • 坐久疑神:长时间坐着,产生神思恍惚的感觉。
  • 杳霭:指雾气弥漫,神秘而朦胧的状态。
  • 浙江人不信:可能是指对某些传说或说法的不信任。
  • 越州山:越州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以山水秀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武子,生活于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龙津亭时,表现了他在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地方文化的探讨。

诗歌鉴赏:

《题龙津亭》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龙津亭下水漫漫”一句,生动描绘了亭子旁水面辽阔的景象,给读者一种开阔的视觉体验。诗人坐在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思绪逐渐模糊,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恍惚感,这种情感通过“坐久疑神杳霭间”表达得极为细腻。后半部分提到“说道浙江人不信”,引出一种对地方文化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质疑某种信念或传说,展现了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向南全似越州山”则将视野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津亭下水漫漫:描绘了龙津亭旁水面的辽阔,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
  2. 坐久疑神杳霭间:表达了长时间坐着后,心神恍惚、模糊的感受。
  3. 说道浙江人不信:引入对浙江人信仰或传说的讨论,带有一丝讽刺。
  4. 向南全似越州山:将空间延伸至更南的地方,显示出自然景观的相似性与地方文化的万千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的神思与自然的雾霭相联系,表现内心的迷茫。
  • 对仗:上下句的语义呼应,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描述不同的景象,增强诗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地方文化与信仰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津亭:象征自然美与人文结合的地方。
  • 水漫漫:象征辽阔与自由。
  • 杳霭:象征神秘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津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北京
    • C. 四川
    • D. 广东
  2. “坐久疑神杳霭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恍惚
    • C. 愤怒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越州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自然美
    • C. 人文历史
    • D. 贫穷

答案:

  1. A. 浙江
  2. B. 恍惚
  3. B. 自然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现思乡情怀,通过描写月光与孤独,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
  • 《早发白帝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旅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大宁泛舟还泾川 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与同馆昼会王公衡家分韵得瓜字 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诗因次其韵 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 秋晚十咏·暝坐 游梅坡席上杂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字旁的字 斋钵 死不回头 掷博齿 肤受之诉 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分朋树党 民经 日中必湲 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使见识 据图刎首 貝字旁的字 泄露天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