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0:50
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
作者:李弥逊〔宋代〕
山行有底急,路转乃尔长。
肩舆憩清荫,屐齿寻幽芳。
突兀见古殿,委蛇度飞梁。
馀红点涧色,新绿浮岩光。
人径出鸟道,僧居俨蜂房。
前山去未了,后骑低可望。
逢人贵同气,偶地忘殊方。
径催文字饮,稍近花草香。
语味写素隐,诗工发深藏。
湛辈欣有得,折杨愧成章。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的情景。山路崎岖,转弯之后却又变得漫长。肩舆在清凉的树荫下稍作休息,木屐在幽静的芳草间轻轻行走。忽然看到一座古老的庙宇,蜿蜒的飞梁让人感到惊叹。溪水中的余红点缀着涧色,新的绿色在岩石上闪耀。行人小径通往鸟儿的栖息之地,僧人的居所整齐如蜂房。前面的山路还没走完,后面的骑行渐渐低下,能望见远方的景色。与人相逢最为珍贵,偶然间竟然忘记了彼此的不同。小径催促着我的思绪,渐渐接近那些花草的芬芳。谈话中流露出隐秘的情感,诗的工艺则在内心深处涌现。对那些年轻的朋友感到欣慰,却又因折杨而感到惭愧,无法与之相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反映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友谊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弥逊游览灵源桃花二洞的过程中,借游山玩水之际,抒发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与友人相聚的愉悦。
李弥逊的《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是一首充满自然韵味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行山途中所见的景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开篇即以“山行有底急,路转乃尔长”引入,描绘出山行的艰难与漫长;而后“肩舆憩清荫,屐齿寻幽芳”则展现出自然的幽静和芳香,给人以宁静的感受。古殿与飞梁的描写,突显出山中人文气息的厚重,接着通过“馀红点涧色,新绿浮岩光”展现出春天的气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的自然景象紧密结合,既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传达了对友人情谊的珍重。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对话和内心的反思,深化了主题,展现出李弥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友人聚会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肩舆憩清荫”中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饮料
C. 一种衣物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飞梁”是指什么?
A. 山峰
B. 古代建筑的结构
C. 河流
D. 动物
诗中“逢人贵同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珍惜友情
C. 对自然的感叹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诗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强调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结合,但李弥逊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