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6:47
恭惟同自出,累世复通家。
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
尚有平生酒,秋原洒菊花。
我恭敬地认为,您与我同出一门,世代以来都是相通的亲戚。
您的恩泽如同甘露普洒,滋润了干枯的土地;您的忠诚和规矩弥补了过失与差错。
您心中有如明亮的玉石,然而仕途却被风沙所困扰。
但您仍然有平生所酿的美酒,在秋天的原野上洒落菊花。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翁,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及文学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创新的书法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行书。黄庭坚在文学上受苏轼影响,作品风格独特,兼具理性与感性。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同宗亲友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其生前品德和成就的追忆,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黄庭坚在这首挽词中以恭敬的语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不仅回顾了逝者的生平功绩,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开篇的“恭惟同自出”直接点明与逝者的亲密关系,强调了两家世代相通的情谊。接着,诗人用“惠沫沾枯涸”来形容逝者的恩泽,正如甘露滋润干涸的土地,体现了逝者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影响。
在描绘逝者的内心品质时,诗人提到“胸中明玉石”,这不仅表达了逝者的高洁品性,也暗示了在仕途上遭遇的种种困顿与波折——“仕路困风沙”则生动地描绘了官场的艰难与险恶。然而,尽管面临种种挑战,诗人仍能从“尚有平生酒”中找到慰藉,最后以“秋原洒菊花”结束,既象征着对逝者的追忆,也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逝者的崇高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人不仅怀念逝者的恩德,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示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惠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严寒
B. 恩泽
C. 财富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胸中明玉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逝者的外貌
B. 逝者的高洁品质
C. 逝者的财富
答案: B
“秋原洒菊花”隐喻了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对逝者的追忆
C. 收获的季节
答案: B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黄庭坚的挽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通过国家大事反映个人命运。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