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56
原文展示:
新安江上寄处士 孟云卿 〔唐代〕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 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 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
白话文翻译:
深潭与浅滩交错,江水曲折流出新安。 人迹罕至,鸟兽鱼类也显得宁静,山中空旷,水木透着寒意。 风从青蘋的末梢吹起,我吟咏着,目光投向白云的尽头。 在这样的景致中,自然而然地享受着幽静的美,何必非要戴上儒者的帽子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云卿,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超脱世俗为主。此诗可能是在游历新安江时,寄给某位隐居的朋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新安江时所作,通过对江水、山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礼教的淡漠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安江深潭浅滩的描绘,展现了江水的曲折多变和自然的宁静美。诗中“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一句,以人迹罕至、鸟兽鱼类宁静、山中空旷、水木透着寒意,形象地描绘了江畔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则通过风从青蘋的末梢吹起、目光投向白云的尽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超然心境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一句“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礼教的淡漠态度,认为在自然美景中享受幽静的美,比拘泥于世俗的礼教和身份更为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新安江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礼教的淡漠态度,认为在自然美景中享受幽静的美,比拘泥于世俗的礼教和身份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深潭与浅滩”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的深浅不一 B. 山的高度不一 C. 云的形状不一 D. 风的强度不一
“人远禽鱼静”表达了什么? A. 人迹罕至,自然界的生物也显得宁静 B. 人多热闹,鸟兽鱼类也显得活跃 C. 人迹罕至,鸟兽鱼类也显得害怕 D. 人多热闹,鸟兽鱼类也显得害怕
“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世俗礼教的淡漠态度 B. 诗人对世俗礼教的重视态度 C.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淡漠态度 D.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重视态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