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06:04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
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在泥土红色的蓼岸边,长满了草绿的杨树村庄。
命令伴侣增添新的情趣,安巢时又留下了旧日的痕迹。
出门应当能遇见母亲,回来时不要伤害王孙。
记住丹山的凤凰,如今已成为百鸟之尊。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诗词,尤其以七言诗和绝句见长。李商隐的诗风深沉而富于情感,常常借景抒情,寓意深远,是“晚唐诗风”的代表之一。
《越燕二首》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反省。
《越燕二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首联“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泥红的蓼岸与草绿的杨村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命蓬勃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则引入了伴侣和巢穴的概念,暗示着生活的延续和回忆的保留,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旧情的留恋。
诗的后两句“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则将情感提升到家庭和社会的层面,诗人寄希望于母亲的温暖和对未来王孙的保护,体现了对后代的关怀和希望。最后一句“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则通过凤凰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身地位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精致且富有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亲情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李商隐
D. 白居易
“安巢复旧痕”中的“旧痕”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经历
B. 新的开始
C. 环境的变化
D. 自然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丹山凤”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高贵与美好
C. 自然
D. 社会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商隐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深度与曲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和宁静的生活。两者在题材上均关注自然,但情感的表达和艺术风格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