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16
《鹧鸪天 其五》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花漏声乾月隐墙。琯灰迎晓透新阳。
物情渐逐云容好,欢意偏随日脚长。
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醉乡路接华胥国,应梦朝天侍赭黄。
花漏声渐渐消失,月光也隐没于墙后。
微灰的晨曦迎来了新的阳光。
事物的情感随着云彩的变化而愈加美好,
快乐的心情则随着阳光的升高而愈加浓厚。
山峦如鼎,玉石如浆。
在寿酒的杯旁,盛开的梅花更显妩媚。
醉梦中的旅途通向华胥国,
仿佛梦中朝天侍奉着赭黄的神明。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鹧鸪天 其五》是一首描绘春日晨曦和人们愉悦心情的词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美。开头几句,诗人用“花漏声”和“月隐墙”来呈现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早晨,这样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映衬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随着“琯灰迎晓透新阳”的描写,晨光的到来带来了希望与新的开始,正如生活中每一个新的阶段都充满了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物情渐逐云容好”和“欢意偏随日脚长”传达了人们在自然景象变化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共鸣。此处的“云容”与“日脚”不仅描绘了美好的天气,也象征着人们心情的变化。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与否常常与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理想化的境界,“醉乡路接华胥国”,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状态,仿佛在追寻一个理想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漏声”的意思是?
A. 花瓣掉落的声音
B. 花开的声音
C. 花香的味道
D. 花影的摇曳
“醉乡路接华胥国”表达了什么?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朋友的思念
诗中的“琯灰”指的是什么?
A. 晨曦的光辉
B. 傍晚的微光
C. 昏暗的夜色
D. 皎洁的月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