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24
莫以贫为病,吾侪本寂寥。
瓶罍虽久罄,意气不全消。
张子仍存舌,陶公肯折腰。
有邻难贷米,相对慰清宵。
不要把贫穷当成病,毕竟我们本是孤寂的人。
纵使酒瓶和器皿久已空了,但我的志气并未完全消逝。
张子(张载)还在留存他的言辞,陶公(陶渊明)又怎会低头屈膝呢?
有邻居难以借米给我,面对面坐在一起,互相安慰这清冷的夜晚。
邵笠,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诗人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这首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交织的时期,诗人以此作抒发自己在贫穷中的孤独感受,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和夫子贷米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贫穷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开头两句“莫以贫为病,吾侪本寂寥。”直接点出诗人对贫穷的看法,他认为贫穷并不可怕,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接下来的两句“瓶罍虽久罄,意气不全消。”则表现出诗人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理想与气节,表明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张子仍存舌,陶公肯折腰。”通过对张载与陶渊明的提及,诗人强调了即使在逆境中,仍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张载作为理学大家,其思想深邃而有力量;而陶渊明则以隐逸著称,他的坚韧与不屈成为诗人心中的榜样。
最后一句“有邻难贷米,相对慰清宵。”则显露出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感与无奈,虽有邻居相伴,但借米的困难也象征着社会支持的缺失。在清冷的夜晚,诗人和邻居的相对,成为了一种情感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在贫困与孤独中的坚韧与理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贫穷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强调理想与气节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诗中“莫以贫为病”是什么意思?
“瓶罍虽久罄”中的“罍”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张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