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5
鸿沟
作者:黄庭坚 〔宋代〕
英雄并世不相容,割据山川计亦穷。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
这首诗表达了英雄人物在同一时代无法共存的悲哀,割据一方的山川也终究是无济于事。如今的沟水已经向东流入汉朝的领域,淮阴(指淮阴侯刘邦)的人功绩又有谁能再议论呢?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月,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高远,兼具豪放与细腻,尤以词词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割据现象普遍。作者通过诗歌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
黄庭坚的《鸿沟》不仅是一首抒怀之作,更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提出了“英雄并世不相容”的观点,表达了历史上英雄人物常常因时势不合而不得志的无奈。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割据山川的局限性,暗示即使在地理上割据一方,也难以改变历史的流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沟水已东全入汉”一句,借水流的方向转移,象征着历史的进程和归属,强调了汉朝的强大和不可逆转。这种象征手法使得整个诗作充满了历史感和哲理性。而最后一句“淮阴谁复议元功”则再次回归到个体英雄的悲凉,刘邦的功绩已成历史,今人再提又有何意义,反映出对历史和个人成就的思考。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深邃的哲理和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象征(沟水象征历史流向)、对仗(“英雄”“并世”对仗,形成鲜明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英雄”指的是:
A. 具体的人物
B. 有才能的人物
C. 诗人自己
答案:B
“沟水已东全入汉”中的“汉”指的是:
A. 汉字
B. 汉朝
C. 汉族
答案:B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了:
A. 英雄的孤独与时代的变迁
B. 自然的美丽
C. 战争的胜负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